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5,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野路
鸟路
半路
公路
堤路
海路
峡路
王路
路向
盈路
平路
畏路
路径
路过
利路
《漢語大詞典》:野路
(1).村野间道路。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铭》:“堤梁似堰,野路疑村。”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诗:“野路东流水,空山岁暮云。”
(2).邪道,非正统的行径。 明 袁宗道 《论文上》:“ 空同 ( 李梦阳 )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駡为野路恶道。”参见“ 野路诗 ”。
(3).喻不正当的行径。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那少妇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丑,为家门之玷。”
《漢語大詞典》:野路诗(野路詩)
与传统的诗旨诗法相背的诗。 明 代对公安派诗的贬称。 明 袁宏道 《叙姜陆二公同适稿》:“而剽窃成风,万口一响,诗道寝弱。至於今市贾佣儿,争为謳吟,递相临摹,见人有一语出格,或句法事实非所曾见者,则极詆之为野路诗。”
《漢語大詞典》:鸟路(鳥路)
鸟道。晋书·郤詵阮种等传赞:“鸟路层飞,龙津派泳。”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阳山 鸟路出 临武 ,驛马拒地驱频隤。” 明 唐顺之 《普济寺同孟中丞作》诗:“宛转云峯合,微茫鸟路通。”
《國語辭典》:半路  拼音:bàn lù
1.途中。《红楼梦》第四八回:「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
2.比喻事情进展的过程中。如:「半路杀出程咬金」。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骈字类编》:堤路
唐 李端 相和歌辞 襄阳曲 襄阳堤路长,草碧杨柳黄。
《國語辭典》:海路  拼音:hǎi lù
海上的航道。如:「他订不到机位,所以只好由海路返乡。」
《漢語大詞典》:峡路(峽路)
峡谷中的道路或航道。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峡路沙如月,山峰石似眉。” 唐 韦应物 《答令狐侍郎》诗:“ 吴 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磯。”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蜀 之 三峡 , 河 之 三门 , 南越 之 恶谿 ……皆险絶之所,自有本处人为篙工。大抵峡路峻急,故曰:‘朝发 白帝 ,暮彻 江陵 。’”
《漢語大詞典》:王路
(1).犹王义。指先王的法度。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周秉钧 易解:“总言君臣共同遵守之準则,以韵文出之,即《韩子·有度篇》所谓先王之法。”史记·儒林列传序:“ 孔子 閔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修起礼乐。” 唐 李华 《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由夫身而贞百度。”
(2).谓通往朝廷之路。后汉书·袁绍传:“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人。若不得通,乃表 曹操 隔我王路,然后进屯 黎阳 。”
(3).犹大路。吕氏春秋·疑似:“ 周 宅 酆 镐 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於王路。” 许维遹 集释引 俞樾 曰:“王路者,大路也。”
(4).指仕途。 宋 李觏 《感叹》诗之二:“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清 黄宗羲 《谢时符先生墓志铭》:“君方架学区中,斟酌当世,王路非遥。”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选人一登王路,坐而论道,惟以发抒党见为期,不以发抒民意为期。”
《漢語大詞典》:路向
(1).道路延伸的方向。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为什么我们要赶着走路?路向又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指向东北。”
(2).引申为努力的目标。 王西彦 《在漫长的道路上》二:“当时中学里已经分科,他决不定自己的路向,感到很烦恼。”
《韵府拾遗 遇韵》:盈路
隋书令狐熙传熙拜沧州刺史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國語辭典》:平路  拼音:píng lù
平坦的道路。汉。张衡〈南都赋〉:「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西游记》第五六回:「那马溜了缰,如飞似箭,顺平路往前去了。」
《漢語大詞典》:平露
瑞木名。古谓官位得人即生。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贤不肖位不相踰则平露生于庭。平露者,树名也,官位得其人则生,失其人则死。”露,一本作“ 路 ”。宋书·符瑞志下:“平露,如盖,以察四方之政。” 唐 无名氏 《平露赋》:“惟 唐 累庆,唯天眷命,植平露之殊祥,表吾君之睿圣。”《应群芳谱·木谱十三》谓平露一名平虑。
《漢語大詞典》:畏路
犹畏途。比喻艰难的世道。 明 袁宗道 《初春和陆放翁韵》之一:“嬾向时人争巧拙,久游畏路耐咸酸。”
分類:艰难世道
《國語辭典》:路径(路徑)  拼音:lù jìng
1.往来的道路。《西游记》第一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久不出山,连路径都不认得了。」
2.指门路、方法。如:「做事的路径很多,不必拘于一格。」
《國語辭典》:路过(路過)  拼音:lù guò
顺道经过。《红楼梦》第六回:「再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也以为他是路过,暂歇几天,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所以没有禀报上来。」
《国语辞典》:利路  拼音:lì lù
利益,取利的途径。《醒世姻缘传》第五回:「还要得些利路才好,难道白白辛苦一场?」《廿载繁华梦》第一○回:「试想矿产两字,是个无穷利路,老哥就从这里占些股儿,却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