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68,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路傍儿
没路
当路子
邮路
织路
填路
桂路
拜路尘
楼路
路遇
买路
布路
阁路
鼎路
一路哭
《漢語大詞典》:路傍儿(路傍兒)
(1).路旁小儿。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又曰杀君马者路傍儿也。语云长吏食重禄,芻藁丰美,马肥希出,路傍小儿观之,却惊致死。”
(2).路旁闲荡者。 南朝 梁 张率 《走马引》:“歛轡且归去,吾畏路傍儿。”通志·乐一:“又 张敞 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会,走马 章臺街 ,时人鄙笑之,有‘殴君马者路傍儿’之语。故 张率 诗曰:吾畏路傍儿。”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你本是玉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儿浪荡天涯,纔説起痛伤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问 楚 嶂行云, 武陵 流水,琼簫肯逐路傍儿。”
《國語辭典》:没路(沒路)  拼音:méi lù
处于绝境,无他路可走。如:「他除自首外,已没路可走了。」
分類:途径办法
《國語辭典》:当路子(當路子)  拼音:dāng lù zǐ
有权势居要位的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四:「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唐。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叹息当路子,干戈尚纵横。」
分類:权势要位
《漢語大詞典》:邮路(郵路)
投递邮件的线路。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或许那边钱早就寄出来,不过邮路耽搁了,这边还没有收到。”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那是国共合作的初期,邮路看来还畅通着。”
《漢語大詞典》:织路(織路)
见“ 织络 ”。
《漢語大詞典》:织络(織絡)
(1).亦作“ 织路 ”。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后汉书·张衡传:“庸织络於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李贤 注:“织络,犹经纬往来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织路”, 李善 注:“谓涉路东西有似於织也。”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
(2).指操织事之宫女。《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
《漢語大詞典》:填路
充塞道路。形容人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伟状:“ 王 起謫籍,量移比部郎,时同舍有 王居于 文迈 者,京师人,辛丑进士,粗能诗,其状最奇……每缀班趋省,出入必偕,观者填路。”
《骈字类编》:桂路
唐 李频 长安书情投知己 槐街劳白日,桂路在青天。
《漢語大詞典》:拜路尘(拜路塵)
见“ 拜尘 ”。
《國語辭典》:拜尘(拜塵)  拼音:bài chén
语本《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后用以讽刺谄媚有权势的人。唐。刘禹锡〈望赋〉:「不作渭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
《漢語大詞典》:楼路(樓路)
楼与楼之间的通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堂坛宏敞,楼路通严,官私行止,并有栖憇。”
分類:通道
《漢語大詞典》:路遇
途中相遇。《锺馗平鬼传》第一回:“ 滑鬼 将路遇 楞睁鬼 被撞的事,説了一遍。” 庐隐 《月下的回忆》:“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天下午,从 西岗子 路遇。”
分類:途中相遇
《漢語大詞典》:买路(買路)
花钱求得在路上平安通过。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九出:“我且饶你一下铁挝,留金珠买路!”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念不出,消灾的善言;烈不得,买路的纸钱。” 清 朱子素 《嘉定屠城纪略》:“各村镇犹传 清 兵自 吴淞 来,一路为乡兵截杀,所存不过十数骑,今力竭势穷,愿献精金百鎰买路归 娄东 矣。”
《漢語大詞典》:布路
谓分路走散。左传·襄公三十年:“ 郑 伯有 耆(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罢。” 杜预 注:“布路,分散。”新唐书·陆贽传:“师一挫伤,则乘其危橈,布路东溃。”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
分類:分路
《漢語大詞典》:阁路(閣路)
栈道。新唐书·牛徽传:“ 蔚 ( 徽 父)避地于 梁 ,道病, 徽 与子扶篮舆,歷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
分類:栈道
《漢語大詞典》:鼎路
见“ 鼎路门 ”。
《漢語大詞典》:鼎路门(鼎路門)
汉 长安 城门名。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 长安 城南,出第二门曰 安门 ,亦曰 鼎路门 。北对武库, 王莽 更名曰 光礼门 。”亦省称“ 鼎路 ”。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託盐梅於异代, 鼎路 生光;寄舟楫於同时,泉涂改照。”
《國語辭典》:一路哭  拼音:yī lù kū
路,宋朝行政区域的名称。宋代范仲淹为参政时,力图改革,将不适任的路监司于名册上一笔勾掉。富弼认为范氏一笔,就造成一家哭,而范仲淹却以一家哭,那里比得上一路哭严重答之。见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后比喻人民遭遇苦难,民不聊生。《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语云:『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今淮、凤、泗、邳、徐不啻一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