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趋 → 趍趨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蹶趋(蹶趨)
局促,不自然。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破碎雕鎪为下……恬淡为上,怪险蹶趋为下。”
《漢語大詞典》:趋欢
1.奔走喧哗。
分類:奔走喧哗
《漢語大詞典》:趋欢(趨讙)
奔走喧哗。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輒以军法从事。”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趋讙,走呼也。”
分類:奔走喧哗
《分类字锦》:善趋(善趋)
埤雅雕鹗丑善立凫鹜丑善趋
分类:
《韵府拾遗 虞韵》:往趋(往趋)
秦观诗劳生真梦事往趋如垂觉
《漢語大詞典》:旁趋(旁趨)
从边门出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乡绅见监司礼:“ 慈谿 赵少保 以视师至 浙 ,坐臺受两司以下伏謁,不必言,而同里乡绅亦抑之使旁趋。”
分類:边门出入
《漢語大詞典》:趋求(趨求)
追求。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盖功名形势之会,一世之所趋求,宜有所避以谢於不知。”
分類:追求
《國語辭典》:趋趋(趨趨)  拼音:qū qū
1.快步走路的样子。《礼记。祭义》:「其行趋趋以数。」
2.蟋蟀的别名。参见「蟋蟀」条。
分類:促织
《漢語大詞典》:冉冉趋(冉冉趨)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后以“冉冉趋”指仕宦为政。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回一子官与弟状》:“况 蓝田 美邑,黄綬清流,旋观冉冉之趋,倍庆怡怡之乐。” 宋 欧阳修 《代辞胥学士启》:“俾外掌於司刑,寻参荣於军幕,幸涖熙熙之壤,姑随冉冉之趋。”
分類:仕宦为政
《漢語大詞典》:真趋(真趨)
真趣。 唐 陆龟蒙 《纪梦游甘露寺》诗:“逍遥得真趋,邐迤寻常跡。”
《漢語大詞典》:趋重(趨重)
偏重;着重。《洪秀全演义》第二一回:“将来天下大势,必趋重海权。” 蔡元培 《三十五年中国之新文化》三:“其他各大学所研究的,大抵趋重于中外社会现状与其趋势。”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此后 北京 青年思想,渐渐的转移,趋重于哲学方面,人生观方面。”
分類:偏重着重
《漢語大詞典》:趋泽(趨澤)
谓雨后土润及时耕种。汉书·食货志上:“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 平都 令 光 教 过 以人輓犁。” 颜师古 注:“趋读曰趣。趣,及也。泽,雨之润泽也。”
《漢語大詞典》:趋合(趨合)
投合;应和。鬼谷子·忤合:“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分類:投合应和
《漢語大詞典》:驰趋(馳趨)
犹奔走。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日出各驰趋,皆为利所迫。”
分類:奔走
《漢語大詞典》:骛趋(騖趨)
争相趋附。 严复 《〈古今文钞〉序》:“而海内学子之所騖趋,亦曰以是新术于吾之旧鵠最便。”
分類:趋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