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叹(三歎)  拼音:sān tàn
1.几度感叹。比喻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
2.一人唱歌,三人应和赞叹。参见「一倡三叹」条。
《漢語大詞典》: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 《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宋 向子諲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慈云广荫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纷飞。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漢語大詞典》:咨尔(咨爾)
《论语·尧曰》:“ 尧 曰:‘咨,尔 舜 !天之厤数在尔躬。’” 邢昺 疏:“咨,咨嗟;尔,女也……故先咨嗟,叹而命之。”后常以“咨尔”用于句首,表示赞叹或祈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长离云谁,咨尔 陆生 。” 宋 叶适 《毋自欺室铭》:“咨尔弟昆,敬事一心。”《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咨尔髦众,服役甚勤,执劳无怠。”
分類:邢炳赞叹
《國語辭典》:唧唧  拼音:jí jí
拟声词:(1)形容机杼声或叹息声。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2)形容叹息声。唐。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3)形容虫鸣声。唐。王维 青雀歌:「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唐。李郢 宿杭州虚白堂诗:「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4)形容鸟鸣声。唐。刘禹锡鶗鴂吟:「如何上春日,唧唧满庭飞。」(5)形容哭泣声。宋。苏轼〈岐亭〉诗五首之一:「醒时夜向阑,唧唧铜瓶泣。」
《漢語大詞典》:嘉叹(嘉歎)
亦作“ 嘉嘆 ”。 赞叹。 晋 郭璞 《尔雅图赞·释木·柚》:“实染繁霜,叶鲜翠蓝, 屈生 嘉叹,以为美谈。”晋书·良吏传·鲁芝:“ 魏明帝 许焉,仍策书嘉叹,勉以 黄霸 之美,加讨寇将军。”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为之者竟免刑戮,致之者反蒙嘉嘆。”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同官初甚鄙笑,后知之,咸嘉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鸽异:“ 张 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
分類:赞叹
《國語辭典》:噫嘻  拼音:yī xī
1.叹美词。《诗经。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2.悲叹声。宋。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3.惊恨声。《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噫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漢語大詞典》:噫歆
祭祀时,发声告神来享用祭品。《礼记·曾子问》“祝声三” 汉 郑玄 注:“声,噫歆警神也。” 孔颖达 疏:“古人发声多云噫……凡祭祀,神之所享谓之歆。今作声欲令神歆享。”一说为叹声。 清 郝懿行 《证俗文》:“ 牟默人 谓余曰:噫音乙戒反,歆读如亨。噫歆,叹声,警神,冀神听之也。兴亦歆也。”
《國語辭典》:于穆(於穆)  拼音:wū mù
赞叹词。《诗经。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文选。曹植。责躬诗》:「于穆显考,时惟武皇。」
分類:美好赞叹
《國語辭典》:善哉  拼音:shàn zāi
称赞的感叹辞。《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西游记》第一回:「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
《國語辭典》:啧啧(嘖嘖)  拼音:zé zé
1.拟声词:(1)形容虫鸟鸣叫声。《尔雅。释鸟》:「行雇唶唶,宵雇啧啧。」宋。邢炳。疏:「唶唶、啧啧,鸟声貌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边地方里居民,家家蓄养蜈蚣,有大尺馀者,多放在枕畔或枕中,若有蛇至,蜈蚣便啧啧作声。」(2)形容咂嘴声。表示赞叹、惊奇。《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随手就囊中取起来看,口里啧啧道:『果然好珠!』」《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杨编修啧啧称赞,说他轻了十年年纪。」
2.形容争相言语、议论。《明史。卷二四五。周宗建传》:「近日政事,外廷啧啧,咸谓奥窔之中,莫可测识。」
《國語辭典》:好个(好個)  拼音:hǎo ge
好一个,表示赞叹的语气。《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之意。』」
分類:赞叹语气
《國語辭典》:叹服(嘆服)  拼音:tàn fú
赞叹佩服。如:「这位艺术家把人物雕塑得栩栩如生,真是令人叹服。」
《國語辭典》:叹服(歎服)  拼音:tàn fú
赞叹佩服。《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子春及众宾客,无不叹服。于是天下号为『神童』。」也作「叹服」。
《國語辭典》:于嗟  拼音:xū jiē
叹息之辞。《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國語辭典》:猗嗟  拼音:yī jiē
1.表示赞叹的语词。《诗经。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汉。毛亨。传:「猗嗟,叹辞。」唐。张说〈大唐中散大夫行淄州司马郑府君神道碑〉:「猗嗟君子,世济其美。」
2.《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猗嗟,刺鲁庄公也。」首章二句为:「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分類:叹词赞叹
《漢語大詞典》:叹仰(嘆仰)
赞叹仰慕。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屡建大勋,朝野叹仰,以为名将。”
赞叹景仰。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又出御製诗示公( 王岐公 ),公嘆仰圣学高玅。”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少时白晳而癯,至是色如紫玉,目光炯然,冠佩整肃,若自天而下,观者嘆仰,以为真人復生也。”
《漢語大詞典》:称叹(稱歎)
亦作“ 称叹 ”。 犹赞叹。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九牧之人,所共称嘆。”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 白 初至京师, 贺知章 闻其名,首诣之, 白 出《蜀道难》,读未毕,称嘆数四。”《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众父老到此,方知 许武 先年析产一片苦心,自愧见识低微,不能窥测,齐声称嘆不已。”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颜谢相嘲:“ 宋武宗 尝称叹 谢庄 《月赋》。”
见“ 称嘆 ”。
分類: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