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6,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赐教
宣赐
给赐
颁赐
赐号
赐额
赐绢
赐服
重赐
赐酒
赐告
上赐
赐食
赐田
赐银
《國語辭典》:赐教(賜教)  拼音:sì jiào
请人指教的敬辞。《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孔明止之曰:『已有良计。』琦拜曰:『愿即赐教。』」《老残游记》第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赐教一二呢?」
《漢語大詞典》:宣赐(宣賜)
谓帝王赏赐。 唐 韩偓 《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金鑾岁岁长宣赐,忍泪看天忆帝都。” 宋 王禹偁 《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臣等蒙圣慈宣赐喜雨謌诗共三首。”《前汉书平话》卷下:“特请十壬与众大臣,就於此殿设一大宴,别无宣赐,子童散 吕女 与您十壬为妻者。”
分類:帝王赏赐
《漢語大詞典》:给赐(給賜)
赐予。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给赐刀杖寻即遣之。”宋史·职官志五:“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
分類:赐予
《漢語大詞典》:颁赐(頒賜)
亦作“ 颁锡 ”。 赏赐;分赏。旧时多指帝王将财物分赏给臣下。周礼·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 天成 例颁赐茶药。”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恩宠之盛:“近年 徐武功 及 李宫保 ,荣宠之推,颁锡之盛,蔑以加矣。”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他在学校里赏给学生一两张自己画的轮船和火车,就像一个王者颁赐勋章给他底臣僚一般地郑重。”
《漢語大詞典》:赐号(賜號)
赐给名号、封号。史记·赵世家:“ 赵 使 赵奢 将,击 秦 ,大破 秦 军 閼於 下,赐号为 马服君 。” 宋 苏轼 《赠李道士》诗序:“生子曰 得柔 ,小名 蜀生 ,幼而善画,既长,读《老》《庄》,喜之,遂为道士,赐号 妙应 。”清史稿·鲍超传:“从战 双港 ,克 铅山 ,赐号 协勇巴图鲁 。”
分類:赐给封号
《漢語大詞典》:赐额(賜額)
赐予匾额或题额。 唐 王建 《题应圣观》诗:“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玠 ( 吴玠 )謚 武安 ,而 梁 益 间有庙,赐额曰‘忠烈’,故西人至今但谓之 吴忠烈 云。”清史稿·沈德潜传:“又以 德潜 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賚 藏 佛、冠服。”
《骈字类编》:赐绢(赐绢)
晋书胡威传父质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自京都定省十馀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馀以为汝粮耳
《骈字类编》:赐服(赐服)
礼记古者于禘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 仪礼觐礼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太史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重赐(重賜)
(1).丰厚的赏赐。仪礼·觐礼:“重赐无数,在车南。” 郑玄 注:“重,犹善也。所加赐善物,多少由恩也。”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今又擢居廉察,享千钟之厚禄,加千金之重赐,於臣何少哉!”
(2).用厚礼赐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乃使人重赐 文君 侍者通殷勤。”
《骈字类编》:赐酒(赐酒)
分类:赐酒
《國語辭典》:赐告(賜告)  拼音:sì gào
1.皇帝给假休息或养病。《汉书。卷五○。汲黯传》:「黯多病,病且满三日,上常赐告者数,终不瘉。」
2.请人告知的敬辞。如:「倘有消息,乞请赐告。」
《骈字类编》:上赐(上赐)
汉书董贤传见上方下
《漢語大詞典》:赐食(賜食)
(1).国君赠予熟食。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 邢昺 疏:“君赐食必先尝之者,谓君以熟食赐己,必正席而坐,先品尝之。”
(2).多指皇帝宴请臣下。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殿前羣公赐食罢,驊騮蹋路骄且闲。” 徐珂 《清稗类钞·恩遇·世祖赐宋荦食于中和殿》:“上爱重之,恒赐食 中和殿 。”
《漢語大詞典》:赐田(賜田)
(1).君主恩赐田地给臣下。史记·平準书:“天子乃思 卜式 之言,召拜 式 为中郎,爵左庶长,赐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2).指所赐予的田地。南史·王骞传:“ 騫 旧墅在寺侧者,即 王导 赐田也。”
《骈字类编》:赐银(赐银)
宋史礼志金国聘使自到阙朝见射射朝辞共赐大使金千四百两副使金八百八十两衣各三袭金带各三条都管上节各赐银四十两中下节各三十两衣一袭涂金带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