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身丁钱
财征
调赋
负课
供贡
杂调
复租
繇赋
税草
则壤
正课
科徵
蠲弛
对籴
优课
《國語辭典》:身丁钱(身丁錢)  拼音:shēn dīng qián
古时按人丁徵收的税。宋。陆游〈丰年行〉:「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续放身丁钱。」也作「丁赋」、「丁算」。
《漢語大詞典》:财征(財征)
指赋税之事。周礼·地官·遂师:“辨其可食者,周知其数而任之,以徵财征。” 郑玄 注:“财征,赋税之事。”
分類:赋税
《漢語大詞典》:调赋(調賦)
泛指租赋,赋税。《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民力困穷,鬻卖儿子,调赋相仍,日以疲极。”
分類:租赋赋税
《漢語大詞典》:负课(負課)
亏欠赋税。宋史·钱暄传:“ 暄 钩考诸路逋租, 两浙 转运使负课当坐。”
分類:亏欠赋税
《漢語大詞典》:供贡(供貢)
向朝廷缴纳赋税或进献物品。汉书·叙传下:“割制庐井,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 楚 不承供贡,辟远兄弟之国。”
《漢語大詞典》:杂调(雜調)
(1).古时赋税制度,常规户调外之加征,谓之“杂调”。南史·范云传:“初, 零陵 旧政,公田奉米之外,别杂调四千石。及 云 至郡,止其半,百姓悦之。”北史·魏纪二·文成帝:“比年以来,杂调减省,而所在州郡咸有逋悬,非在职之官绥导失所,贪秽过度,谁使之然?”
(2).谓非按常规选调。《文选·范晔〈宦者传论〉》:“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復杂调他士。” 李善 注引 如淳 《汉书注》:“调,选也。”
《漢語大詞典》:复租(復租)
免除赋税。魏书·太宗纪:“丁卯,幸 赤城 ,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復租一年。”
分類:免除赋税
《漢語大詞典》:繇赋(繇賦)
(1).徭役和赋税。繇,通“ 徭 ”。《汉书·景帝纪》:“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宋书·明帝纪:“频罹兵革,繇赋未休。” 宋 王安石 《送张颉仲举知奉新》诗:“故人为邑士多称,繇赋宽赊狱讼平。”
(2). 明 代赋税之一。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繇赋》:“赋分二等:曰正赋……曰繇赋,即各衙门人役杂费,奉文例于地亩徵派。”
分類:徭役赋税
《分类字锦》:税草
唐书食货志贞观中初税草以给诸闲而驿马有牧田
分类:赋税
《分类字锦》:则壤(则壤)
书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分类:赋税
《國語辭典》:正课(正課)  拼音:zhèng kè
1.缴纳全额赋税者称为「正课」。《隋书。卷二四。食货志》:「男年十六,亦半课,年十八正课。」
2.正规的课业。如:「切勿因贪玩而耽误正课。」《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郑杲列传》:「肆力于学,以读经为正课,旁及朝章国故,矻矻终日,视仕进泊如也。」
《漢語大詞典》:科徵
亦作“ 科征 ”。 征收赋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又或故旧同道之家有科徵,必先督促不少贷。” 明 杨基 《桂林》诗:“时有 苗 人与 猺 女,负薪输布事科征。”
分類:征收赋税
《漢語大詞典》:蠲弛
免除(赋税等)。新唐书·李绛传:“时 江 淮 大旱,帝下赦令有所蠲弛。”
分類:免除赋税
《漢語大詞典》:对籴(對糴)
向民户征购与其应缴赋税等额的粮食。宋书·食货志上二“次对糴米”原注:“谓如户当输税百石,则又科糴百石,故谓之对糴。”宋书·高宗纪七:“命 利路 三都统措置营田,以其租充减免对糴之数。”
《漢語大詞典》:优课(優課)
缓征赋税。宋书·孝武帝纪:“詔曰:‘去岁东土多经水灾,春务已及,宜加优课。粮种所须,以时贷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