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资灵(資靈)
(1).资质性灵。 唐 谢偃 《正名论》:“禀气冲和,资灵杰秀。”
(2).涵育性灵。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伏惟陛下资灵种德,稟庆至真。”
《漢語大詞典》:秉质(秉質)
受于自然的资质。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秉质之清浊厚薄亦命也。” 谢觉哉 《第一次会见毛泽东同志》:“所恨秉质鲁钝,遇到这样的老师,却一点东西也没有学到。”
分類:自然资质
《漢語大詞典》:材品
资质品性。 宋 叶适 《兵部尚书徽猷阁学士赵公墓志铭》:“材品素分,物论先具;岂如 王尊 ,歘毁忽誉!”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客遂泛问 张公 世系材品,翁歷歷陈叙。”
分類:资质品性
《漢語大詞典》:贵质(貴質)
高贵的资质。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传贵质於竹素,晦深声於百亿。”
分類:高贵资质
《漢語大詞典》:材性
资质,本性。荀子·荣辱:“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 汉 贾谊 新书·连语:“故材性乃上主也,贤人必合,而不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者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尔材性不为人知,吾为汝易是鏁结杂秽之物。”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天下四万万人之材性, 长素 岂尝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检察差第之乎?”
分類:资质
《漢語大詞典》:器分
谓人所具有的资质与才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鳬企鹤,沥辞鐫思,於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閭之波;神志外伤,同乎 牛山 之木。”《魏书·萧宝夤传》:“器分定於下,爵位悬於上,不可妄叨故也。”南史·韦叡裴邃传论:“观 叡 制胜之道,谓为魁梧之杰,然而形甚羸瘠,身不跨鞍,板舆指麾,隐如敌国,其器分有在,隆名岂虚得乎?”
《漢語大詞典》:资器(資器)
(1).资仗器械。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印綬万数,资器山积。”
(2).资质才器。 明 宋濂 《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遐邇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资器,孳孳训廸,必使优柔厌飫而后已。”
《國語辭典》:赋禀(賦稟)  拼音:fù bǐng
天生具有的智能、才能。宋。梅尧臣〈依韵公择察推〉诗:「窃常恃赋禀,平直如劲箭。」
《国语辞典》:聪明人(聪明人)  拼音:cōng míng rén
资质灵敏、通晓事理的人。《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你是个聪明人,何为因一匪人,将功名富贵废了?」《红楼梦》第六七回:「怎么柳相公那样一个年轻的聪明人,一时糊涂就跟著道士去了呢!」
《漢語大詞典》:材朴(材樸)
(1).资质朴素。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朴当为朴,朴者素也,言性本质素。”
(2).亦作“ 材朴 ”。未经雕饰的木材。《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朱熹 集注:“材,木中用者也。朴,未斵之质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材朴”。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则知威容下丽,羣生鲜瞻仰之因;材朴重琱,黎人有子来之地。”
《漢語大詞典》:钝才(鈍才)
愚钝的资质。谓无才智。 汉 贾谊 新语·慎微:“诗在心为志,出口为辞,矫以雅僻,砥礪钝才。”
《漢語大詞典》:姿器
资质和才能。晋书·慕容廆载记:“ 廆 敬其姿器,数临候之。”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渊:“ 左贤王 渊 ,姿器絶人,干宇超世。”
分類:资质才能
《漢語大詞典》:资干(資幹)
资质,才干。 明 汤显祖 《滕赵仲一生祠记序》:“天下风土相遥,资干悬絶。”
分類:资质才干
《漢語大詞典》:睿资(睿資)
圣明的资质。 明 李东阳 《代衍圣公贺登极表》:“恭惟皇帝陛下睿资神授,圣德天成。” 明 张居正 《谢御笔大书疏》:“仰惟皇上天纵睿资,日勤圣学。”
分類:圣明资质
《漢語大詞典》:荆宝(荆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资质。《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 荆 宝挺璞,将剖於 和 。” 李善 注:“言德业之美类於兰玉。” 南朝 宋 刘义恭 《游子移》诗:“ 三河 游荡子,丽颜迈 荆 宝。”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尔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谅当人握 隋 琛,家怀 荆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