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资料通讯(资料通讯)  拼音:zī liào tōng xùn
指利用通讯系统传送及接收资料的方式。早期的资料通讯是由分散各处的终端机经由电话线与电脑中心连接,称为「电传处理系统」。后来迷你电脑普及,不同性质的工作可在迷你电脑上处理,不再完全集中于主电脑,称为「分散式资料处理系统」。如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等。现在泛指数位通讯。
《国语辞典》:自动辨识(自动辨识)  拼音:zì dòng biàn shì
利用电脑上的自动辨识软体,自动辨认从周边设备输入的资料。如:「利用扫描器输入文件,再利用中文自动辨识软体判读文件内容。」
《国语辞典》:资讯检索(资讯检索)  拼音:zī xùn jiǎn suǒ
从大量储存的资料中搜寻、查询并正确引用资讯的一种技术和过程。
《国语辞典》:资讯科学(资讯科学)  拼音:zī xùn kē xué
研究资料讯息的发生、转换、传递的理论与技术,以及资料消息检索系统的知识。也称为「情报科学」、「消息科学」、「资料科学」。
《国语辞典》:资讯中心(资讯中心)  拼音:zī xùn zhōng xīn
处理科技资料,以提供拟订计画和决策所需资讯的专门机构。
《国语辞典》:光学读字机(光学读字机)  拼音:guāng xué dú zì jī
应用光学的方法,读取纸带或卡片上的资料,并自动转换成数位信号的机器。参见「光学字元阅读机」条。
《国语辞典》:多媒体资料(多媒体资料)  拼音:duō méi tǐ zī liào
泛指与电脑运用相关的文字、声音、影像等资料。
《国语辞典》: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  拼音:dì yī shǒu zī liào
最原始的资料。亲自调查、实践或群众直接反应得来的材料。
《国语辞典》: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拼音:dì èr shǒu zī liào
非原始资料,而是从他人研究中间接获得的资料。
《国语辞典》:二重分类表(二重分类表)  拼音:èr chóng fēn lèi biǎo
表内所列资料系依两种标准分类者。也称为「列联表」、「双项表」。
《国语辞典》:中文资讯交换码(中文资讯交换码)  拼音:zhōng wén zī xùn jiāo huàn mǎ
不同的中文资讯系统间互相传送资料时,所藉以互相沟通一致的电脑字码。
《国语辞典》:自动资料处理系统(自动资料处理系统)  拼音:zì dòng zī liào chǔ lǐ xì tǒng
以电脑为主的系统,能自动作资料的运算和整理,包括自动资料处理装置、人员、程序、方法等。英文简写为ADPS。
《国语辞典》:十六位元个人电脑(十六位元个人电脑)  拼音:shí liù wèi yuán gè rén diàn nǎo
中央处理器具有一次处理十六位元资料能力的个人电脑。如装置有INTEL公司80286中央处理器或Motorola公司68020中央处理器的电脑即是。
《国语辞典》:一制性资源定位法(一制性资源定位法)  拼音:yī zhì xìng zī yuán dìng wèi fǎ
一种指明资料在电脑网际网路上的位置与取得方式的通讯协定。为英文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意译。例如要进入教育部的全球资讯网的网页,在浏览器上键入"http://www.edu.tw"即可,冒号前为指定通讯协定,即网路服务,冒号后的两条斜线是指要连接的伺服器名称、通讯埠等、目录和档名。缩称为URL。
《国语辞典》:美国标准交换码(美国标准交换码)  拼音:měi guó biāo zhǔn jiāo huàn mǎ
由美国标准学院订出作为资料传送与控制的八个标准单元。简称为ASCII码。主要是为了让使用者能达到彼此交换资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