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作贼
贼党
戕贼
国贼
自贼
平贼
贼手
汉贼
贼害
贼计
山贼
避贼
乱贼
贼心
贼气
《漢語大詞典》:作贼(作賊)
(1).谓造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乐安 任昭先 ﹞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裴松之 注引《任嘏别传》:“寇到 博昌 ,闻 旐 姓字,乃相谓曰:‘宿闻 任子旟 ,天下贤人也。今虽作贼,那可入其乡邪?’遂相帅而去。”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三:“ 殷芸 《小説》: 晋成帝 时, 庾后 临朝,诸 庾 诛 南顿王 宗 。帝问 南顿 何在,答曰:党 峻 ( 苏峻 )作贼,已诛。”
(2).抢劫;剽窃;偷东西。隋书·艺术传·韦鼎:“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 鼎 於都会时谓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卷四:“夺胎接骨, 宋 人谬説,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你老瞧,作贼的落到这个场中,算撒脸窝心到那头儿了……你老抬抬腿儿,我们小哥儿们就过去了。”
《國語辭典》:贼党(賊黨)  拼音:zéi dǎng
盗贼、叛徒的同党。《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
《國語辭典》:戕贼(戕賊)  拼音:qiáng zé
残害。《孟子。告子上》:「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棬也。」
分類:摧残破坏
《國語辭典》:国贼(國賊)  拼音:guó zéi
危害或出卖国家的奸人。《后汉书。卷五一。桥玄传》:「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三国演义》第六九回:「二人感愤流泪,怨气冲天,誓杀国贼。」
《漢語大詞典》:自贼(自賊)
自己伤害自己,自杀。《孟子·公孙丑上》:“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汉书·赵隐王刘如意传:“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贼。”后汉书·朱穆传:“或絶命於箠楚之下,或自贼於迫切之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而我復麻木罔觉,挟无量巨资不知所用,惟沾沾於微利以自贼。”
《骈字类编》:平贼(平贼)
唐书李夷简传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师道方叛裴度当国帝倚以平贼夷简自谓才不能有以过度乃求外迁平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下山作敢请相公 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
《漢語大詞典》:贼手(賊手)
(1).犯上作乱者。南史·孝义传上·卜天与:“ 天与 駡曰:‘殿下常来去,云何即时方作此语,只汝是贼手。’”
(2).贼人之手。 南朝 陈 沈炯 《为陈霸先与王僧辩盟文》:“ 高祖 菲食卑宫,春秋九十,屈志凝威,愤终贼手。” 唐 颜真卿 《让宪部尚书表》:“诚合殉命危难,死守孤城,以为归罪闕庭,愈于受擒贼手。”辽史·耶律屋质传:“万一落贼手,悔将何及?”
《骈字类编》:汉贼(汉贼)
元 杨维桢 题二乔观书图 帐中草檄名汉贼,已知事属方颐儿。
《國語辭典》:贼害(賊害)  拼音:zé hài
残害、迫害。《荀子。荣辱》:「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妹为昭仪,贼害皇子。」
分類:残害祸害
《漢語大詞典》:贼计(賊計)
诡计。《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到把 张媚姐 吓了一跳,暗道:‘元来这些和尚,设下恁般贼计,姦骗良家妇女,怪道县主用这片心机!’”
分類:诡计
《國語辭典》:山贼(山賊)  拼音:shān zéi
据山立寨或出入山林的盗贼。《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诱惊骇,谓为山贼。」《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且说东吴各处山贼,尽皆平复。」
《漢語大詞典》:避贼(避賊)
犹避寇。 三国 魏 嵇康 《宅无吉凶摄生论》:“避贼之理,莫如速逃。” 唐 杜甫 《彭衙行》:“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明史·奸臣传·马士英阮大鋮:“而 福王 由崧 、 潞王 常淓 俱避贼至 淮安 。” 清 孙枝蔚 《忆昔》诗:“忆昔避贼 四险堡 ,天黑崖深愁脚倒。”
《漢語大詞典》:乱贼(亂賊)
(1).叛乱。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残害。墨子·兼爱下:“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
(3).乱臣贼子。《史记·秦始皇本纪》:“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夫春秋,经世之书也。其经世也,以正乱贼也。” 章炳麟 《驳〈箴膏肓评〉三书叙》:“ 临阳 之説,似能穷乱贼之罪案,而不知适以驰臣子之大防也。”
《國語辭典》:贼心(賊心)  拼音:zéi xīn
怀有诡邪多疑的心思。《史记。卷三七。卫康叔世家》:「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
《漢語大詞典》:贼气(賊氣)
(1).反常之气;邪气。管子·四时:“是故春凋,秋荣,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气之贼也。刑德易节失次,则贼气遫至;贼气遫至,则国多葘殃。” 尹知章 注:“气反时则为贼害也。”史记·龟策列传:“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 明 徐祯稷 《耻言》卷一:“家有大不祥,嗜言利者当之。利风中於家庭,贼气入矣;市道行於骨肉,残形成矣。”
(2).贼人、反叛者的气焰。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贼气方鋭,设伏于莫谷。” 元 姚燧 《大司农史公神道碑》:“射杀数人,贼气为隳,遂溃。” 清 恽敬 《书图钦宝事》:“ 图钦宝 諫不听,跪而请曰:‘贼气尚盛,兵过涧,涧斗絶,不可退,悉縻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