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强通
(1).强迫通奸。新五代史·杂传·朱宣:“尝以月旦,遣爱妾候 知训 家, 知训 强通之。”
(2).强求贯通。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洪榜》:“ 周 孔 之书俱在,苟得其解,皆不可以强通。”
《漢語大詞典》:袭气(襲氣)
谓贯通文气。 清 恽敬 《答来卿书》之二:“平日养气极壮,临文沛然而下,不袭气而气注之。”
《漢語大詞典》:综贯(綜貫)
谓总括贯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文士儒流,博通二典者, 汉 淮南王 ……诸人皆综贯道书者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圣武记叙川楚教匪谋篇尚未尽善:“若必逐事而记之,则太繁琐,故必立一简法以综贯之。”
分類:总括贯通
《漢語大詞典》:灌浸
亦作“ 灌寖 ”。
(1).犹灌溉。吕氏春秋·尊师:“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汉书·沟洫志:“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寖,所以育五穀也。”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2).谓水贯通流注。《晋书·江统传》:“ 郑国 、 白渠 灌浸相通。”新唐书·嗣薛王知柔传:“始, 郑 、 白渠 梗壅,民不得岁。 知柔 调三辅,治復旧道,灌浸如约,遂无旱虞。”
(3).犹淹没。 宋 单锷 《吴中水利书》:“若无隄防,则水泛滥而不制,将见灌浸 江阴 之民田民居矣。”
《國語辭典》:联贯(聯貫)  拼音:lián guàn
连结贯串。如:「文气联贯」。也作「连贯」。
《漢語大詞典》:讲通(講通)
研究贯通。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二·达磨笈多:“密将一僧间行至 乌耆国 ,在 阿烂拏寺 ,讲通前论。”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窥基:“﹝ 窥基 ﹞年二十五,应詔译经,讲通大小乘教三十餘本。”
分類:贯通
《漢語大詞典》:洞合
融合贯通。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即出於公无私,而不能远览情事,洞合内外,一旦投身事中,地亲势迫,违变不得如意料,始喟然嘆立言之不易。” 刘师培 文说·和声:“虽曰音韵天成,暗与理合,然口舌相调,形气相轧,洞合天然之律,亦由意匠之工。”
分類:融合贯通
《漢語大詞典》:通合
贯通融合。汉书·眭弘夏侯始昌等传赞:“幽赞神明,通合天人之道者,莫著乎春秋。”
《漢語大詞典》:洞越
谓贯通瑟底部的孔。史记·礼书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朱弦,练朱丝弦也。越,瑟底孔。”
《國語辭典》:通天犀  拼音:tōng tiān xī
1.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脑上之角长且锐,角中有一孔,上下通贯,能出气通天。见《抱朴子。内篇。登涉》。也作「辟水犀」、「骇鸡犀」。
2.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述许佩珠下山,遇解差押解莫遇奇之主人程老学,佩珠乃杀死解差,救程上山。佩珠之兄许起英问其罪情,得悉莫遇奇之冤情,乃不计前嫌,改装下山,劫法场,搭救莫遇奇。或称为《虎救郎》、《血贱万花楼》。
《漢語大詞典》:变贯(變貫)
变化而贯通。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 胥公 有启谢 欧阳秀才 云:‘……敏学该乎变贯,英识极於覃研。’”
分類:贯通
《漢語大詞典》:过脉(過脈)
(1).沟通的水道。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凿河通陕》:“ 黄河 过脉, 澠池 分派,自从 公主河 西,直引到 大阳桥 外。”
(2).诗文中承前启后贯通上下的段落。 元 范梈 木天禁语:“五言长古篇法:分段,过脉,回照,讚叹。”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往往於伏线接笋,变调过脉处,大类吾古文家。”
《國語辭典》:打通  拼音:dǎ tōng
1.除去阻隔使相贯穿通连。如:「里长请清洁队来打通堵塞的水沟。」《醉醒石》第八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自己换了衣帽,连婢妾也叫穿了男衣,打通后墙逃却。」《绿野仙踪》第二回:「正面三间房,两间是打通的,摆设的极其精雅,可谓明窗净几。」
2.用财物暗中请托,藉以消除阻碍。如:「他用尽方法,终于打通管道,获得一些内部的消息。」《红楼梦》第九九回:「奴才听见不但是托了知县,还求琏二爷去花了好些钱各衙门打通了才提的。」《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听事吏是兄,门子是弟,礼房先生是朋友,直堂书办是至亲,皂隶快手都是相识,把这些关节打通,你才得与那官府讲话。」
3.旧时北京观众给台上表演人员喝倒采叫「打通」。
《漢語大詞典》:打闹台(打鬧臺)
戏曲术语。又称打通。旧时戏曲多在乡间野台演出,开演之前先用锣鼓和唢呐演奏,借以招徕观众。演奏分为三通,每通之间停息片刻。
《國語辭典》:镕化(鎔化)  拼音:róng huà
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变成液体。
《漢語大詞典》:通穴
贯通的洞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石上鸟迹,崖中通穴,岁月虽久,于今尚存。”
分類:贯通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