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济贫拔苦(济贫拔苦)  拼音:jì pín bá kǔ
救助贫苦的人。《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常行慈悲,济贫拔苦,归将有馀救不足者,将安乐施危厄者。」《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竺因此广舍钱财,济贫拔苦。」
分类:救助贫苦
《国语辞典》:家道贫寒(家道贫寒)  拼音:jiā dào pín hán
家境清寒贫苦。《红楼梦》第五七回:「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与薛蟠为妻。」《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本来彭、施二人,家道贫寒,原想到上海谋个馆地混日子的,东洋回来,倒弄得出了名,没人敢请教了。」
《国语辞典》:杰克伦敦(杰克伦敦)  拼音:jié kè lún dūn
Jack London
人名。(西元1876~1916)美国小说家。出身贫苦,加利福尼亚大学肄业。曾为海员、矿工、战地记者。漂游各地,见闻广博,作品以劳工生活及冒险故事为主。著有《雪地女儿》、《狼的儿子》、《野性的呼唤》等。
《国语辞典》:矜贫恤独(矜贫恤独)  拼音:jīn pín xù dú
怜悯贫苦,救助孤独无依的人。《魏书。卷五四。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国语辞典》:家庭寄养(家庭寄养)  拼音:jiā tíng jì yǎng
贫苦无依或家庭发生变故,不能与亲生父母同居的儿童,临时将其寄养在适当的家庭,称为「家庭寄养」。
《国语辞典》: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拼音: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形容极为贫苦,连容身之地都没有。《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故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也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国语辞典》:儿童福利中心(儿童福利中心)  拼音:ér tóng fú lì zhōng xīn
为儿童谋求福利的服务机构。其服务项目有社区儿童福利服务、收养贫苦失依儿童或举办各种有益儿童发展的活动。
《国语辞典》:糟糠不厌(糟糠不厌)  拼音:zāo kāng bù yàn
厌,饱。糟糠不厌形容生活极贫苦。《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分类:贫苦
《国语辞典》:寒伧相(寒伧相)  拼音:hán cāng xiàng
贫苦、寒酸的模样。如:「人穷志不穷,别老摆出一副寒伧相。」
《国语辞典》:穷日子(穷日子)  拼音:qióng rì zi
贫苦困窘的生活。如:「光复初期,一般老百姓都还过著穷日子。」
分类:贫苦困窘
《國語辭典》:孤老院  拼音:gū lǎo yuàn
收留孤苦无依老人的地方。《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那个借屋与他住?只好搬在孤老院。」
《國語辭典》:断齑画粥(斷虀畫粥)  拼音:duàn jī huà zhōu
宋代名臣范仲淹少时家境贫苦,在长白山僧舍读书,每天以二升粟煮粥,过夜凝结后,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食二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典出《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后用以形容不畏艰苦,刻苦勤学。如:「现在学生太不用功了!应该学学范仲淹断齑画粥的精神。」
《漢語大詞典》:访贫问苦(訪貧問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郭寿 《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 介梅 见太阳。” 沙汀 《记贺龙》二十:“他已经不像前一段旅程中那样的沉默了,一直同向导闲谈着,问着这一带庄稼,以及那乡下人的家庭生活状况,正像一般工作同志访贫问苦那样。”
《國語辭典》:朝齑暮盐(朝虀暮鹽)  拼音:zhāo jī mù yán
早餐吃腌菜,晚餐则以盐下饭。形容生活穷苦。唐。韩愈 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漢語大詞典》:筚门委巷(蓽門委巷)
指贫苦人家所居之处。 宋 叶适 《廷对》:“嗟夫!蓽门委巷之士,其势与力不足以自存矣,可谓微也,而犹不忘於求仁。”参见“ 蓽门 ”。
《國語辭典》:荜门(蓽門)  拼音:bì mén
用荊竹樹枝編製的門。比喻貧寒人家。也作「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