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穷壤(窮壤)
贫穷而偏僻的地方。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公度 ( 黄遵宪 )生於 嘉应州 之穷壤。”
分類:贫穷偏僻
《漢語大詞典》:精穷(精窮)
(1).精心钻研探求。 前蜀 杜光庭 《天锡观告封章真人词》:“早受灵书,精穷纬候,鉤深索隐,藏往知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子昂:“后入乡校感悔,即於州东南 金华山观 读书,痛自修饰,精穷坟典。”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於六艺之文,虽未精穷其义,然皆浅涉一过。”
(2).贫穷得一无所有。 明 谢谠《四喜记·寻乐江村》:“自家唤作渔翁,一身弄得精穷,有人问我缘故,只是饮酒三钟。”红楼梦第五三回:“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三百多户精穷的小人家,都得到了东西。”
《漢語大詞典》:蓬居
用蓬草盖的住所。指贫穷者住的简陋房屋。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华屋非蓬居,时髦岂余匹。”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唐 卢纶 《客居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诗:“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
《漢語大詞典》:穷蹇(窮蹇)
贫穷困顿。 宋 苏轼 《病中大雪答虢令赵荐》诗:“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喻坦之:“盖困於穷蹇,情见於辞矣。”
《國語辭典》:赤贫(赤貧)  拼音:chì pín
一贫如洗,穷得什么都没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学生二十年前,带了家小上庙取应去,把家里祖上之物,藏埋在地下,已后归来,尽数都不见了,以致赤贫,卖了儿子。」《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我本赤贫之士,在南京来做了六七年博士,每年积几两俸金,只挣了三十担米的一块田。」
《漢語大詞典》:贫累(貧累)
谓为贫穷所累。 清 李塨 《答冯枢天书》:“及今閲来教,乃知深以 习斋 学为是,特贫累遂躭阁也。”
分類:贫穷
《國語辭典》:悲田  拼音:bēi tián
佛典中称贫穷困苦的众生。因为贫穷困苦的众生能使慈悲施舍者生无量功德,故称为「悲田」。《华严经探玄记》卷八:「福田总恩田、敬田、德田、悲田、苦田五种。」
《漢語大詞典》:贫匮(貧匱)
(1).贫穷匮乏。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后得疾病困篤,家素贫匱。”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娄师德 ﹞竟不敢取一钱,位至臺辅,家极贫匱。”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十:“我在 英国 度过的那七年,不但物质上是他们最贫匮的时期,从艺术鉴赏来说,也很不巧。”
(2).指贫穷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此国以往,多有福舍,以赡贫匱,或施药,或施食。”
《国语辞典》:穷措大(穷措大)  拼音:qióng cuò dà
贫穷的读书人。《聊斋志异。卷五。西湖主》:「君小觑穷措大,不能发迹耶?」也称为「穷醋大」。
《漢語大詞典》:诉穷(訴窮)
诉说困厄、贫穷。《晋书·刘毅传》:“弘道为国者,理尽於仁孝。诉穷归天者,莫甚於丧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听他説头一段自己丈夫病死的话,不觉扑簌簌的泪落不止;听他説到诉穷一段,觉得莫名其妙,自己一家人,何以忽然诉起穷来。”
《漢語大詞典》:贫国(貧國)
(1).贫穷落后的国家。管子·八观:“故曰: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 清 唐甄 潜书·存言:“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2).使国家贫弱。韩非子·和氏:“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偪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此三者,外虽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内有损民贫国之公实。”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宋文帝五:“国之贫,皆贫国之臣使之然也。”
《漢語大詞典》:畸穷(畸窮)
非常贫穷。 明 刘基 《雁门太守行》:“正狱除烦苛,平赋宽畸穷,黎民拜恩惠,吏卒服至公。”
分類:贫穷
《漢語大詞典》:凋困
贫穷困苦。晋书·元帝纪:“昔 吴起 为 楚悼王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除废公族疏远,以附益将士,而国富兵强。况今日之弊,百姓凋困邪!”新唐书·颜真卿传:“百姓尚未凋困,太平之治犹可致。”
《漢語大詞典》:贫俭(貧儉)
贫穷俭约。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 云 作虽时有一佳语,见兄作,又欲成贫俭家,无缘当致兄此谦辞。”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 李 族寒,素贫俭。” 清 吴嘉纪 《卒岁》诗:“卒岁苦贫俭,欲贷人饔飧。”
分類:贫穷俭约
《漢語大詞典》:贫身(貧身)
贫穷之身。多用以谦称自身。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於君。’”大方便佛报恩经·论议品:“尔时仙人报大王言:‘贫身有此一女,稚小无知,未有所识,少小已来,住此深山,未闲人事,服草食果,王今云何,乃欲愿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