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贪洿(貪洿)
贪污。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又安知贪洿之为罚,而贞白之为名乎!”
分類:贪污
《漢語大詞典》:秽货(穢貨)
犹贪污。三国志·魏志·卫臻传“父 兹 有大节……从讨 董卓 ,战于 滎阳 而卒。 太祖 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郭林宗传》曰:‘ 兹 弱冠与同郡 圈文生 俱称盛德。 林宗 与二人共至市, 子许 买物,随价讐直; 文生 訾呵,减价乃取……后 文生 以秽货见损, 兹 以烈节垂名。’”
分類:贪污
《國語辭典》:清白  拼音:qīng bái
1.纯洁未受污染。《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况以清白之身,暗地迎新送旧,虽无所染,情何以堪!」
2.不操污贱的职业。《抱朴子。外篇。刺骄》:「世间或有少无清白之操业,长以买官而富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家声清白,囊橐肥饶。」
3.清楚明白。《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过了半个月,文书回头来,上写的清白。」《红楼梦》第十四回:「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4.停当、完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看著太太两只脚足足裹了有三顿饭时才裹完了;又慢慢梳头、洗脸、穿衣服,直弄到日头趖西才清白。」《红楼梦》第七回:「送这几枝花儿与姑娘奶奶们,这会子还没送清白呢。」
5.清酒和白酒。《乐府诗集。卷三十七。相和歌辞十二。古辞。陇西行》:「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國語辭典》:贪吏(貪吏)  拼音:tān lì
贪求钱财的官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清史稿。卷二六三。朱之弼传》:「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
分類:贪污官吏
《漢語大詞典》:黩货(黷貨)
贪污纳贿。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例皆垂老,别无进望,惟务黷货,以为归计。”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其非俭於制,而又黷货焉,诛之甚有词矣!”
《漢語大詞典》:赃罪(贓罪)
指贪污受贿罪。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公糺废赃罪,致之於理。”南齐书·萧惠基传:“典籤 何益孙 赃罪百万,弃市, 惠朗 坐免官。” 唐 元稹 《西州院》诗:“文案牀席满,卷舒赃罪名。”
分類:贪污
《國語辭典》:污吏(汙吏)  拼音:wū lì
贪污、不廉明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
《漢語大詞典》:赃私(贓私)
贪污营私。《南齐书·王奂传》:“ 安定郡蛮 先在郡赃私, 兴祖 既知其取与,即牒启, 奂 不问。”旧唐书·酷吏传下·敬羽:“太子少傅、宗正卿、 郑国公 李遵 ,为宗子通事舍人 李若冰 告其赃私,詔 羽 按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清史稿·简仪亲王德沛传:“御史 朱续晫 劾 福建 巡抚 王士任 赃私,上疑不实,命 续晫 会鞫。”
分類:贪污营私
《國語辭典》:贪官(貪官)  拼音:tān guān
贪婪、贪污的官吏。《论衡。问孔》:「然则孔子不鬻车以为鲤椁,何以解于贪官好仕。」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肃直谅多闻。」南朝宋。裴松之。注:「刘寔以为肃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國語辭典》:贪赃(貪贓)  拼音:tān zāng
贪取不应得的财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天子与群臣议处,若是裴安卿是个贪赃刻剥,阿谀谄佞的,朝中也还有人喜他。」《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人因贪赃拿问了,就是这三四日的事。」
《漢語大詞典》:坐赃(坐贓)
(1).亦作“ 坐臧 ”。犯贪污罪;判贪污罪。汉书·景帝纪:“吏及诸有秩受其官属所监、所治、所行、所将,其与饮食计赏费,勿论。它物,若买故贱,卖故贵,皆坐臧为盗,没入臧县官。”东观汉记·锺离意传:“ 显宗 时, 意 为尚书, 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台省之玷:“守制御史 唐震 ,以欺取官物,诬陷人罪,逮至京,坐赃为民。” 林纾 《析廉》:“ 汉 法,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鄙意此特用以匡常人,若君子律身,固已廉矣。”
(2).方言。栽赃。
《國語辭典》:隐没(隱沒)  拼音:yǐn mò
隐匿、消失。《书经。吕刑》:「其刑上备,有并两刑」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有两刑,亦具上之,恐狱官有所隐没,故戒之。」
《漢語大詞典》:食官
(1).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国语·晋语四:“工商食官。” 韦昭 注:“食官,官稟之。”
(2).谓侵害官府,贪污。食,通“ 蚀 ”。 宋 梅尧臣 《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诗:“扰民可以夺,食官可以窜。”
《漢語大詞典》:赃状(贓狀)
贪污盗窃等的罪状。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君因》:“就 恂 素为官速谤,当便入传,引见詰问,纠其赃状,以时列闻。”《北史·元澄传》:“往年在州,於大市鞭杀五人,及检赃状,全无寸尺。”太平广记卷三六五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宫山僧:“赃状无据,法吏终无以成其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