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亡绝(亡絶)
谓国家败亡,宗庙绝祀。战国策·秦策三:“大夫 种 事 越王 。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絶,尽能而不离。”
《漢語大詞典》:危败(危敗)
危险败亡;危险失败。《楚辞·天问》:“ 舜 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跨略旧规,驰騖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苟能忧民之忧而图利安之,虽不期乎身之乐,而乐自至矣,寧有危败之祸哉?”
《國語辭典》:踣毙(踣斃)  拼音:bó bì
败亡。《国语。周语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
《漢語大詞典》:败迹(敗迹)
败亡的行径。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夫 田常 囚 简公 , 踔齿 悬 湣王 , 二世 亦既闻之矣。然犹復袭其败迹者,何也?”
分類:败亡行径
《漢語大詞典》:十败(十敗)
(1).指招致国家败亡的十个方面。逸周书·酆保:“十败:一佞人败朴,二諂言毁积,三阴资自举,四女货速祸,五比党不拣,六佞説鬻狱,七神龟败卜,八宾祭推穀,九忿言自辱,十异姓乱族。”
(2).指战争一方必败的十个弱点。《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嘉 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嘉 窃料之, 绍 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彊,无能为也。”
《漢語大詞典》:征亡(徵亡)
招致败亡。 汉 徐干 中论·法象:“ 却犨 以傲享徵亡, 冀缺 以敬妻受服。”
分類:招致败亡
《漢語大詞典》:徵亡
招致败亡。 汉 徐干 中论·法象:“ 却犨 以傲享徵亡, 冀缺 以敬妻受服。”
分類:招致败亡
《漢語大詞典》:颠败(顛敗)
倾覆、败亡。后汉书·邓禹传论:“ 汉 世外戚,自 东 、 西京 十有餘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於貽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 李贤 注:“言外戚握权者,当先帝时或容免祸,必貽罪衅於嗣君,以至倾覆。数犹理也,其致败之理可得言焉。”
分類:倾覆败亡
《漢語大詞典》:咎败(咎敗)
灾祸和败亡。汉书·李寻传:“举错誖逆,咎败将至。”三国志·魏志·王毌丘诸葛邓锺传评:“ 邓艾 矫然彊壮,立功立事,然闇於防患,咎败旋至。”
分類:灾祸败亡
《漢語大詞典》:颠窒(顛窒)
倾覆败亡。 前蜀 贯休 《对月作》诗:“今人求禄唯庇身。庇身如之何?恶木多斜文。斜文復斜文,颠窒何纷纷。”
《國語辭典》:四分五裂  拼音:sì fēn wǔ liè
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团结。《旧五代史。卷一三五。周书。僭伪传二。刘守光传》:「当今海内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诸君以为何如?」《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顾,便好发出苛刻的号令来。」
《国语辞典》:兴废存亡(兴废存亡)  拼音:xīng fèi cún wáng
振兴保存废绝败亡的人事。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一八出:「问亲邻兴废存亡,叙风烟悲楚哀伤。」
《國語辭典》:火上弄冰  拼音:huǒ shàng nòng bīng
1.冰遇火即融。比喻非常容易。《西游记》第三五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也作「火上弄冰凌」。
2.比喻不能持久。《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火上弄冰,不禁几日,弄得精光,连饭也没有得吃。」
《漢語大詞典》:叛败(叛敗)
谋叛而败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蜀 将 孟达 率众降。 达 有容止才观, 文帝 甚器爱之,使 达 为 新城 太守,加散骑常侍。 曄 以为‘ 达 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 文帝 竟不易,后 达 终于叛败。”
分類:谋叛败亡
《漢語大詞典》:柳车变姓(柳車變姓)
项羽 败亡后, 羽 将 季布 为逃避 刘邦 搜捕,隐姓埋名,被人化装置广柳车中,卖给 鲁 朱家 为奴,以藏身避祸。事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柳车变姓”谓为逃避追捕而潜匿。 清 黄宗羲 《辞祝年书》:“自最生平,无一善状。仇刃寃赃,钩党飞章,围城狱户,柳车变姓,积尸蹀血,虎穴鲸波。数十年野葛之味,岂止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