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败事(敗事)  拼音:bài shì
破坏事情的进展。如:「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馀,好好的计划给搞砸了。」
《国语辞典》:成事不足,败事有馀(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拼音: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
无能力把事情办好,却往往把事情弄坏。《续孽海花》第四二回:「超如道:『这种人不过揣摩风气,他的帮忙靠得住吗?』小燕道:『不过也不可不敷衍一下,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漢語大詞典》: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成事不足)
谓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茅盾 《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馀,成事不足!”参见“ 成事不足,败事有餘 ”。
《漢語大詞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不能把事情办好,只能把事情弄坏。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 梅厂长 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國語辭典》:偾事(僨事)  拼音:fèn shì
败事。《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汉。郑玄。注:「偾,犹覆败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武略类。王壮武善以少击众》:「王时在军中负气,好大言,文正惧其浮夸偾事,不欲多予兵。」
分類:败事
《漢語大詞典》:败功(敗功)
犹败事。失败之事;败坏事情。国语·周语中:“本有保则必固,时动而济则无败功。”《韩诗外传》卷八:“所师者一人,足以虑无失策,举无败功矣。”
《國語辭典》:折足覆餗  拼音:zhé zú fù sù
折足,鼎足折断。覆餗,鼎内的食物翻覆。语本《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比喻不能胜任,必致失败。《后汉书。卷五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馀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也作「折鼎覆餗」。
《国语辞典》:狗子夹尾巴(狗子夹尾巴)  拼音:gǒu zi jiá wěi bā
比喻成事不足,败事有馀的人。如:「这个人什么事都办不好,真是狗子夹尾巴。」
《國語辭典》:操刀伤锦(操刀傷錦)  拼音:cāo dāo shāng jǐn
春秋时,郑国子皮想重用年轻、阅历少的尹何为邑大夫,使其学习治国法。但子产反对,以舍不得将美锦绸拿去学习裁缝,却舍得用才浅者去治理邑都,是轻百姓重锦绸的做法来劝谕子皮。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后比喻将权力授予才能、经历薄弱者,必招致失败。北魏。温子升〈西河王谢太尉表〉:「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