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贤相(賢相)  拼音:xián xiàng
具有才德,能辅佐君王的臣子。《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国语辞典》:良将贤相(良将贤相)  拼音:liáng jiàng xián xiàng
善于用兵的将领和有才德的宰相。如:「有良将贤相治国,必能使国家富强。」《晋书。卷一二一。李寿载记》:「每览良将贤相建功立事者,未尝不反覆诵之。」
《漢語大詞典》:圣君贤相(聖君賢相)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荀子·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唐 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
《漢語大詞典》:两贤相厄(兩賢相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母弟 丁公 ,为 楚 将。 丁公 为 项羽 逐窘 高祖 彭城 西,短兵接,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戹哉!’於是 丁公 引兵而还, 汉王 遂解去。”后因以“两贤相厄”指两个有才能、德行的人互相为害。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