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译贝(譯貝)
翻译的佛经。 宋 洪适 《代为母还水陆疏》:“伏望一切虚空,四维上下瞻十地坐莲之相;三乘皆具,大乘闻 五天 译贝之文。”
分類:翻译佛经
《漢語大詞典》:琛贝(琛貝)
犹珠玉。 明 宋濂 《送天渊禅师濬公还四明序》:“其辩博而明捷,宝藏啟而琛贝焜煌也,云汉成章而日星昭焕也。”
分類:珠玉
《國語辭典》:贝母(貝母)  拼音:bèi mǔ
植物名。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一尺左右,叶狭长。花被片六枚,色淡黄微绿。鳞茎白色肥厚,可以入药,因其形状如双贝类之贝壳,故称为贝母。依产地及种类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三种。
《漢語大詞典》:贝叶篇(貝葉篇)
指佛经。 宋 刘攽 《过柏林院僧吉长老》诗:“篆香徐刻黄金印,梵宇时开贝叶篇。”参见“ 贝叶经 ”。
分類:佛经
《漢語大詞典》:贝叶经(貝葉經)
指佛经。古代 印度 人写经于树叶上,故称。 唐 钱起 《紫参歌》:“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门遇使》:“菩提树下谈玄,忘补朝阳之衲;贝叶经边入定,搜空透笋之衣。” 清 王摅 《教坊老叟行》:“自此焚脩奉 西竺 ,禪榻长繙贝叶经。”亦作“ 贝多经 ”。 清 吴伟业 《生查子》词:“学写贝多经,自屑泥金粉。”
《漢語大詞典》:贝玑(貝璣)
珠玑。珠生于贝,故称。 宋 苏舜钦 《九月五日夜出盘门泊于湖间偶成》诗:“紺油幙见黄金鉤,贝璣磊落不流流。” 元 黄溍 《贾谕》:“而贝璣丹银,重渊邃谷怪珍之产……亦且毕致而错陈焉。”
分類:珠玑
《漢語大詞典》:贝帙(貝帙)
借指佛经经匣。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 天寧寺 ﹞第二层大殿上置白石香炉,莲炬高与殿齐,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横梵书贝帙;或抱膝耸肩,状若鬼王;或闭目枯坐万山中。”
分類:佛经
《國語辭典》:分贝(分貝)  拼音:fēn bèi
量词:(1)表示声音响度大小的单位。一分贝等于0.00002牛顿每平方米的音压,是人耳可分辨的最低响度。(2)表示电子讯号的增益或损失和相对功率位准的单位。
《分类字锦》:连贝(连贝)
尚书考灵曜众星累累如连贝
分类:
《國語辭典》:贝子(貝子)  拼音:bèi zǐ
1.清朝宗室及蒙古外藩的第六级爵职。地位在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也称为「固山贝子」。
2.俗称用贝壳制成的钱币为「贝子」。
《漢語大詞典》:贝梵(貝梵)
梵呗。指佛教作法事时的赞叹歌咏之声。 宋 张孝祥 《乾龙节功德疏》:“骏驭追风,悵宸游之久滞;凤编纪日,欣穀旦之重临。恭祝鸿釐,载清贝梵。”
《漢語大詞典》:劫贝(劫貝)
即吉贝。木棉科植物。 东南亚 广泛栽培,古代即已传入我国。棉毛可为纺织原料和床垫、枕心等的填料。 唐 皮日休 《孤园寺》诗:“巾之劫贝布,饌以栴檀饵。”
《骈字类编》:贝魏(贝魏)
唐 杜甫 遣怀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漢語大詞典》:贝甲(貝甲)
贝壳。古以 南海 等地所产者为宝。 唐 刘蜕 《献南海崔尚书书》:“夫 南海 实筦榷之地,有金珠、贝甲、脩牙、文犀之货,非茂德廉名,国家尝重其人。”
《漢語大詞典》:贝多罗(貝多羅)
见“ 贝多 ”。
分類:贝多罗
《國語辭典》:贝多(貝多)  拼音:bèi duō
古代,印度人将佛经书写于贝多树的叶子上,故以此语为佛经的代称。唐。李商隐 题僧壁诗:「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漢語大詞典》:贝典(貝典)
佛经。 明 袁宏道 《戊戌初度》诗之二:“禪灯灧灧雪玻璃,贝典将来戒小妻。” 明 袁宏道 《与李子髯书》:“ 禪那 颇通贝典,一室之内,所见非焚香面佛,即垂髻安禪者。”
分類: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