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笑貌
犹笑容,笑颜。《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梅阡 《春夜》:“深夜两点了, 周总理 悄悄地离开了剧院,但他的声音和笑貌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分類:笑貌笑容
《國語辭典》:相貌  拼音:xiàng mào
容貌、长相。《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见新娘端端正正,好个相貌,满心欢喜。」
分類:相貌容貌
《國語辭典》:年貌  拼音:nián mào
年岁和相貌。南朝宋。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如此小娘子,该配此才郎!况且年貌相等,门阀相当。」
《國語辭典》:面貌  拼音:miàn mào
面孔的形状。《汉书。卷八一。张禹传》:「卜者爱之,又奇其面貌,谓禹父:『是儿多知,可令学经。』」《红楼梦》第六四回:「我父亲要给二姨说的二姨爹,就和我这叔叔的面貌身量差不多儿。」
《國語辭典》:外貌  拼音:wài mào
表面的形状、相貌。《韩非子。喻老》:「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红楼梦》第三回:「看其外貌最好,却难知其底细。」
《國語辭典》:像貌  拼音:xiàng mào
长相、形貌。如:「他们父子间的像貌非常神似。」
分類:长相容貌
《漢語大詞典》:位貌
(1).官位和容貌。《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势门上品,犹当格以清谈;英俊下僚,不可限以位貌。” 李善 注:“言英俊之材居於下职,岂可以位卑貌陋而不用。”
(2).指显达者的仪态。新唐书·卢迈传:“叔 下邽 令休沐过家, 迈 终日与羣子姓均指使,无位貌之异。”
《漢語大詞典》:貌像
见“ 貌象 ”。
《漢語大詞典》:貌象
亦作“ 貌像 ”。 形象;相貌。庄子·达生:“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按,列子·黄帝“象”作“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 高宗 祇謁先圣……视貌像翼翼钦慕。”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鬼神:“光中见三仙,冠服貌像,隐隐可辨。” 柳亚子 《鲁游杂诗》:“ 铁公祠 畔又停舟,尚有庄严貌象留。”
分類:形象相貌
《國語辭典》:貌言  拼音:mào yán
表面的话。《史记。卷六八。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
《漢語大詞典》:言貌
言语与容颜。后汉书·独行传·范冉:“穷居自若,言貌无改。”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如 宋孝王 、 王劭 之徒,其所记也,喜论人帷薄不修,言貌鄙事,訐以为真,吾无取焉。” 清 唐甄 潜书·知行:“不在言貌,各自得师,夫何宛在兴嗟,欲由弗克哉!”
分類:言貌容颜
《漢語大詞典》:肖貌
相像、貌似。亦径指容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肖貌天地,稟性五才,拟耳目於日月,方声气乎风雷。”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播形肖貌,生类积意。”旧唐书·宪宗纪上:“而 承宗 象恭怀姦,肖貌稔恶。”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姥求之 清冷桥 ,果有赴调 元司法 ,肖貌皆如女所言。”
《國語辭典》:才貌  拼音:cái mào
才华与容貌风度。《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顺帝初,章女年十二,能属文,以才貌选入掖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
《漢語大詞典》:遗貌(遺貌)
(1).犹旧貌。 宋 苏轼 《留题峡州甘泉寺》诗:“轻舟横江来,弔古悲纯孝。逶迤寻远迹,婉孌见遗貌。”
(2).指遗像。 清 倪瑞璿 《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诗:“入门捫残碑,太息拜遗貌。”
分類:遗像
《漢語大詞典》:饰貌(飾貌)
(1).显示于仪表。礼记·乐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礼以检跡於外是饰貌也。” 陈澔 集说:“饰貌者,礼之检於外。”
(2).装饰表面。史记·礼书:“ 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3).修饰容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宋 刘敞 《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禄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
《漢語大詞典》:写貌(寫貌)
(1).描绘形象,写生。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顾况 ﹞尝求知 新亭 监,人或詰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 宋 邓椿 画继:“ 天宝 中,上忽思 嘉陵江 山水,遂假 吴生 驛递,令往写貌。”
(2).指画像。 唐 白居易 《题旧写真图》诗:“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卷二:“ 宋艺 , 蜀郡 人,工写貌。”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蜀中写像》:“ 蜀 自炎 汉 至於巨 唐 ,将相理 蜀 ,皆有遗爱,民怀其德,多写真容。年代既远,穨损皆尽,惟 唐 杜相国 及圣朝 吕侍郎 二十二处见存,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处失写貌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