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2,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瑽琤
觅觅
巴巴
列列
沙沙
嘻吁
綷縩
苏苏
鸦鸦
啾啁
飕飂
咿呀
翏翏
啁啁
閤閤
《漢語大詞典》:瑽琤
(1).象声词。玉石等碰撞声。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剑珮瑽琤,交暎左右。” 元 乔吉 《一枝花·合筝》套曲:“迸琼珠万颗瑽琤,间驪珠一串分明。”
(2).形容乐声、水声。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 中山 君长搓手迎,道旁张乐声瑽琤。”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三:“瑽琤听奔溜,巷陌成深谿。”
《漢語大詞典》:觅觅(覓覓)
象声词。 宋 杜绾 云林石谱·通远石:“ 通远军 即古 渭州 ,水中有虫类鱼,鸣或作觅觅之声,土人见者,以梃刃或坚物击之,多化为石。”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巴巴  拼音:bā bā
1.形容黏合的样子。如:「乾巴巴」、「焦巴巴」。宋。陆游 大慧禅师真赞:「平生嫌遮老子,说法口巴巴地。」
2.形容迫切、盼望的样子。元。童童学士〈新水令。烧痕回绿套。驻马听〉曲:「望眼巴巴,春陌香尘迷去马。」
3.特地、偏偏。《金瓶梅》第二三回:「惠莲道:『我不得闲,与娘纳鞋哩!随问教那个烧烧儿罢,巴巴坐名儿教我烧!』」《红楼梦》第三一回:「今儿巴巴的自己带了来,我当又是什么新奇东西,原来还是他。」
4.多话的样子。如:「上课钟响了,他还巴巴的说个不停。」也作「吧吧」。
《國語辭典》:列列  拼音:liè liè
1.行列分明。晋。潘岳怀旧赋〉:「岩岩双表,列列行楸。」
2.高大的样子。汉。张衡〈西京赋〉:「增桴重棼,锷锷列列。」
3.风吹的样子。晋。成公绥啸赋〉:「列列飙扬,啾啾响作。」
《國語辭典》:沙沙  拼音:shā shā
1.拟声词。形容动物爬行或风吹树叶所发出的细微声音。如:「沙沙作响」。
2.食物咀嚼的感觉似沙或含有沙子。如:「这蛤蜊吃起来沙沙的。」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嘻吁
象声词。表示叹息。 唐 韦元甫 《木兰歌》:“今者见 木兰 ,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嘆息徒嘻吁。”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自先大王薨背,今皇震悼,累日嘻吁。” 明 何景明 《渡泸赋》:“垣罥林蔓,堦卷寒蓬,亦徒嘻吁!父老涕泪英雄而已。”
《國語辭典》:綷縩  拼音:cuì cài
拟声词。形容衣服摩擦的声音。汉。班倢伃〈自悼赋〉:「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國語辭典》:苏苏(蘇蘇)  拼音:sū sū
畏惧不安的样子。《易经。震卦。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漢語大詞典》:鸦鸦(鴉鴉)
亦作“鵶鸦”。
(1).象声词。 唐 元稹 《西州院》诗:“感愴正多绪,鸦鸦相唤惊。” 唐 陆龟蒙 《江边》诗:“江边日晚潮烟上,树里鸦鸦桔橰响。” 宋 梅尧臣 《灵乌赋》:“凤不时而鸣,乌鵶鵶兮招唾駡於邑閭。”
(2).形容密集而呈黑色的东西。《全元散曲·十二月过尧民歌》:“一箇青鸦鸦门栽五柳,一箇虚飘飘海内云游。” 王占君 《大漠恩仇》第十一回:“共有二百多人参加,操场上也坐了黑鸦鸦一片。”《新华月报》1979年第5期:“我看着台下的鸦鸦人头,一张张激愤不已的脸,一双双躲闪的眼光,一排排稚气的却又充满仇恨的小脸蛋,我,我该揭发什么啊。”
《漢語大詞典》:啾啁
象声词。细碎杂乱声。 宋 曾巩 《舍弟南源刈稻》诗:“寒花开照耀,谷鸟乐啾啁。” 明 高启 《空城雀》诗:“众雏随啾啁,所欲各易足。”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
《漢語大詞典》:飕飂(颼飂)
象声词。形容风声。 清 高咏 《李中丞歌》:“邇来 江 南数十州,荒村废井风颼飂。”
《漢語大詞典》:咿呀
象声词。 刘绍棠 《瓜棚柳巷》:“船尾,有个人咿呀摇橹。”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翏翏
象声词。长风声。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陆德明 释文:“长风声也。 李 本作‘飂’。” 宋 苏轼 《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 清 恽敬 《说山》:“登三之一,城郭人民如垤蚁,风翏翏然。”
《漢語大詞典》:啁啁
象声词。禽鸟鸣声。禽经:“鷃雀啁啁,下齐众庶。” 郭沫若 《夕暮》:“鸡雏们也啁啁地争食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閤閤
象声词。蛙鸣声。 唐 韩愈 《杂诗》之四:“蛙黽鸣无谓,閤閤祇乱人。” 宋 陆游 《宿能仁寺》诗:“遥怜萍青青,厌听鼃閤閤。” 金 赵秉文 《寓望》诗:“蒲根閤閤乱蛙鸣,点水杨花半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