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开爽(開爽)
(1).豁达爽朗。晋书·祖逖传:“ 逖 少孤,兄弟六人。兄 该 纳 等并开爽有才干。” 宋 欧阳修 《国子博士薛君墓志铭》:“君为人开爽明秀,幼为 简肃公 所爱,若己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 直隶 有巨家,欲延师。忽一秀才,踵门自荐。主人延入。词语开爽,遂相知悦。”
(2).舒畅;爽快。 明 李贽 《与杨定见书》:“精神復完,胸次復旧开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蒋生 ﹞叫店家烧了一锅水,悄地放下一束草,煎成药汤。是夜将来自洗一番,果然神气开爽。”
(3).开明;开通。 林纾 《闽中新乐府·村先生》:“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陵驾 欧 人上。”
(4).开阔;宽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南即为 传衣寺 ,寺基开爽,规模宏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楼临 江 东向,轩豁开爽,远胜 黄鹤 ,盖 龟山 之首。”
(5).晴朗。《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早晨浓阴,甚凉,想近处必有大雨,午后渐见开爽。”
《漢語大詞典》:通放
(1).豁达豪放。北史·高祐传:“ 祐 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説,性通放,不拘小节。”
(2).放行。宋史·河渠志七:“委 无锡 知县主掌钥匣,遇水深六尺,方许开牐,通放客舟。”元史·食货志五:“客商运至 扬州 东关 ,俱於城河内停泊,听候通放。”
分類:豁达豪放
《漢語大詞典》:展拓
(1).开辟,扩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 汴 之外城, 周世宗 时所筑, 神宗 又展拓,其高际天,坚壮雄伟。” 明 文徵明 《记长洲县重修儒学》:“歷 元 及国朝数有建置,而踵其庳陋,无所展拓。”清史稿·礼志二:“﹝ 乾隆 ﹞十四年,展拓两郊坛宇,更新幄次。”
(2).豁达,开阔。朱子语类卷一○一:“ 张思叔 敏似 和靖 , 伊川 称其朴茂,然亦狭,无展拓气象。” 清 陈光淞 庸盦笔记·幽怪一·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按语:“前后约六千餘字,融会贯通,思议展拓超迈,均为前人所未及。”
(3).施展,作为。 宋 文天祥 《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使二公得尽展拓,又未知孰后孰前也。”
《國語辭典》:高旷(高曠)  拼音:gāo kuàng
高远旷达,磊落不拘。《儒林外史》第八回:「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
《國語辭典》:豁落  拼音:huō luò
脱落、掉落。如:「他的牙齿豁落太多,因此无法咀嚼坚硬的食物。」
《漢語大詞典》:豁落图(豁落圖)
道教的符箓。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 金松岑 《古意仿三十六体》诗:“上阳君自何年别,豁落图成鬢已霜。”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腰系着绣有伏虎形的荷包,荷包中盛着《豁落图》,即所谓《道箓》。--‘豁落’是道教术语。”
分類:道教符箓
《漢語大詞典》:远达(遠達)
(1).犹言飞黄腾达。晋书·孝友传·刘殷:“ 刘殷 至孝冥感,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
(2).高远豁达。《西游记》第六四回:“圣僧乃有道有名之士,决不苟且行事……污人名,坏人德,非远达也。”
《漢語大詞典》:疏爽
亦作“疎爽”。
(1).豁达豪爽。新唐书·段文昌传:“疏爽任义节,不为齷齪小行。” 宋 苏舜钦 《答章傅》诗:“清晨闯予门,疎爽见姿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少孤贫,不应荐辟,志况疎爽,择交於方外。”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在学中,独与 潘君 松 为厚交。 潘君 疎爽坦易,而公坚苦縝密。”
(2).奔放;豪迈。朱子语类卷一三四:“ 太史公 书疎爽, 班固 书密塞。”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常伦》:“ 常评事 诗疏爽有奇气。”
(3).疏朗清爽。 宋 范成大 《岩桂》诗之一:“风帘疎爽月徘徊,悵望家人把酒杯。”
(4).散开使凉爽。 宋 陈旉 农书·用火采桑之法:“外採叶归,必疎爽於叶室中,以待其热气退,乃可与食。”
(5).犹分明。 明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邂逅间,亲父子真天降,犹疑似梦还疏爽。”
《漢語大詞典》:疏畅(疏暢)
亦作“疎畅”。
(1).通畅;流畅。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执事之文,紆餘委备,往復百折,而条达疎畅,无所间断。”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论文体一字不可动移,文更疏畅。”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徵其文词疏畅,岂邃古之言?”
(2).引申为豁达。朱子语类卷三二:“ 子游 高爽疎畅,意思阔大,似箇萧散底道人。”
《漢語大詞典》:庨豁
(1).高峻深邃貌。文选·张衡〈西京赋〉:“ 枍诣 承光 ,睽罛庨豁。” 张铣 注:“ 枍诣 、 承光 皆臺名,餘皆高峻深邃貌。”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2).开阔豁达貌。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下开迷惑胷,庨豁斸株橜。”
《漢語大詞典》:调畅(調暢)
(1).和谐流畅;使和谐流畅。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乐正后夔一足》:“俗説: 夔 一足而用精专,故能调畅於音乐。”南史·何敬容传:“ 敬容 接对宾朋,言词若訥,酬答二宫,则音韵调畅。” 元 阎复 《谢解启》:“拘之以声律之调畅,检之以对偶之重轻。”
(2).使调和舒畅;调理使畅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捨,勿使壅滞。”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或持稿咿唔、或仰空呼吸,以调畅其喉舌;或据案握管,或缓步搆思,以运动其手足。”
(3).豁达开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子敬 语 谢公 :‘公故萧洒。’ 谢 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 安 弘雅有气,风神调畅也。”按,晋书·谢安传作“风宇条畅”。参见“ 条畅 ”。
(4).和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掷枳陀国:“气序调畅,人性善顺。”
《國語辭典》:条畅(條暢)  拼音:tiáo chàng
1.通畅、舒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2.繁衍茂盛。《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与为朋;苗裔纷其条畅兮,至汤武而勃兴。」《文选。潘岳。西征赋》:「黄壤千里,沃野弥望。华实纷敷,桑麻条畅。」
《漢語大詞典》:条畅(條暢)
急促不顺貌。条,通“ 涤 ”。礼记·乐记:“世乱则礼慝而乐淫……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中“感条畅之气”:“家大人曰:条畅,读为‘涤荡’。涤荡之气,谓逆气也……涤荡、条畅、慆荡声相近,故字相通。”
分類:急促不顺
《國語辭典》:豁朗  拼音:huò lǎng
心情豁达开朗。如:「考完期末考之后,心情顿觉豁朗。」
《漢語大詞典》:达言(達言)
超脱豁达的言谈。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敬礼 谓僕:‘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吾尝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晋 陆云 《岁暮赋》:“鉴通人之炯戒兮,惧 晏平 之达言。”《宋书·谢晦传》:“御 庄生 之达言,请承风以为则。”
《漢語大詞典》:明豁
(1).聪明豁达。 宋 苏轼 《李太白碑阴记》:“ 夏侯湛 赞 东方生 云:‘开济明豁,包含宏大,陵轢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藉贵势。’”
(2).明朗开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其洞圆耸明豁,洞口斜倚一石。”
《漢語大詞典》:开美(開美)
气度豁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殷允 出西, 郗超 与 袁虎 书曰:‘ 子思 ( 殷允 字)求良朋,託好足下,勿以开美求之。’世目 袁 为‘开美’,故 子敬 诗曰:‘ 袁生 开美度。’”
分類:气度豁达
《漢語大詞典》:舒豁
开朗豁达。 唐 姚合 《秋中寄崔道士》诗:“平生志舒豁,难可似兹夕。”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逍遥羣动表,舒豁万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