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献新(獻新)  拼音:xiàn xīn
贡奉时鲜的礼物。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将这一尾金色鲤鱼特献新,望与相公说一声咱。」
《漢語大詞典》:再熟
指谷物一年两次成熟,或果树一年两次结实。文选·左思〈吴都赋〉:“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緜。” 张铣 注:“南人种稻,一岁再熟。”艺文类聚卷八六引 晋 潘岳 《橘赋》:“余斋前橘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土沃,麦、禾皆再熟。”
《漢語大詞典》:官粟
官府的谷物。《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 唐 孔颖达 疏:“所以紓出官粟之蓄积久滞者,待秋收,然后取民新穀以纳官也。” 宋 苏轼 《和叔盎画马次韵》:“駑駘饱官粟,未受一洗空。”宋史·韩亿传:“ 益州 岁出官粟六万石,振糶贫民。”
分類:官府谷物
《漢語大詞典》:神仓(神倉)
古时藏祭祀用谷物的处所。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飭。” 郑玄 注:“藏祭祀之穀为神仓。” 孔颖达 疏:“神仓者,贮祀鬼神之仓也。”新唐书·礼乐志四:“藉田之穀,敛而钟之神仓,以拟粢盛及五齐、三酒,穰稾以食牲。”
《国语辞典》:煮饭(煮饭)  拼音:zhǔ fàn
将谷物煮熟。亦泛指烧饭煮菜,打理餐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家主既去,剩下酒肴,他就毁门折窗,将来烫酒煮饭。」《文明小史》第三○回:「有一次夥计们煮饭,火星爆上来烧掉的。」
《漢語大詞典》:精凿(精鑿)
(1).舂去谷物的皮壳。亦指舂过的净米。《左传·桓公二年》“粢食不凿” 晋 杜预 注:“黍稷曰粢,不精凿。” 明 宋濂 《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凡主馈非精凿弗敢进,烝尝宾燕,悉中条序,必洁必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 沉 兄素豪侈,不能啖此粗糲,但我无从觅精凿,奈何奈何。” 章炳麟 《菌说》:“犹之既舂之米,谓之精凿;未舂之米,谓之粗糲。”
(2).精细确凿。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刘勰 之评,议论精凿。”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 易安 与共校勘,作金石録,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
《漢語大詞典》:新登
(1).新近进用;新近擢升;新近及第。左传·哀公十六年:“ 子伯季子 初为 孔氏 臣,新登于公。” 杜预 注:“升为大夫。” 唐 姚合 《寄李频》诗:“珍重君名字,新登甲乙科。”
(2).谷物新熟。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王直之夜坐》:“陇上新登穀,江头旧熄烽。”
《国语辞典》:小稔  拼音:xiǎo rěn
谷物年成小熟。元。尹廷高〈永嘉书所见〉:「此邦幸小稔,窃禄似有缘。」
《漢語大詞典》:仓谷(倉穀)
仓库中贮藏的谷物。后汉书·翟酺传:“仓穀腐而不可食,钱贯朽而不可校。”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广农垦殖,仓穀盈积。”
《漢語大詞典》:明粢
亦称“ 明齍 ”。亦称“ 明齐 ”。 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济溲酒。”礼记·曲礼下:“稷曰明粢。” 孔颖达 疏:“稷,粟也。明,白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惟某年太岁月朔日, 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香萁,嘉荐醴齐,备兹禋瘞,用伸报本。”
分類:祭祀谷物
《漢語大詞典》:再稔
(1).指谷物一年两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融皋再稔,方闻外户之謡;昧谷千厢,坐溢康衢之奏。”
(2).借指两年。 唐 皇甫湜 《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 清河 张 君 儇 为之理,适得良二千石,俾专其政,而展其材,居未再稔,最於一郡。”
《漢語大詞典》:概量
(1).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
(2).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 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
《國語辭典》:食粮(食糧)  拼音:shí liáng
泛指一切米谷及食物。《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其入中国必下领水,领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也作「粮食」。
《漢語大詞典》:扬簸(揚簸)
反复播动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质。 宋 王禹偁 《七夕》诗:“匏瓜从繫滞,糠粃任扬簸。” 赵树理 《三里湾·老五园》:“他说那家伙好像个小楼房,开过去一趟就能割四五耙宽,割下来就带到一层层的小屋子里去,把麦子打下来,扬簸得干干净净。”
《漢語大詞典》:青风(青風)
(1).春风。 唐 李端 《送杨皋擢第归江东》诗:“緑气千檣暮,青风万里春。”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用归字:“ 荆公 诗‘緑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妙甚,盖出…… 李白 ‘寒雪梅中尽,青风柳上归’意。”
(2).谓谷物应该成熟的时候没有成熟。 刘俊秀 《一个模范合作社》五:“避免青风倒伏,也可以增加产量。”原注:“﹝青风﹞,应该成熟的时候没有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