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让德(讓德)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 舜 让于德,弗嗣。” 蔡沉 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 注引帝王世纪:“ 西王母 慕 舜 之德,来献白环。”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3).谦让的品德。魏书·崔光韶传:“属逢 唐 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 夔龙 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漢語大詞典》:陈让(陳讓)
陈辞谦让。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上因命御马九花虬,并紫玉鞭轡以赐。 子仪 知九花之异,固陈让者久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今日闻閤下復旧职,改大諫,职可復矣,官莫须陈让,使诸将知吾辈无侥倖之意。”
《國語辭典》:让畔(讓畔)  拼音:ràng pàn
农民相让田界。比喻上古民心淳厚。《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文选。潘岳。西征赋》:「耕让畔以闲田,沾姬化而生棘。」
《漢語大詞典》:交让(交讓)
(1).相互谦让。晏子春秋·杂上十八:“诸侯相见,交让,争处其卑,礼之文也。” 唐 司空图 《连珠》:“优游辞聘,乃弘交让之风。” 与之 《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政府以交让的精神,而许吾民有参政上之权利。”
(2).木名,即交让木。文选·左思〈蜀都赋〉:“交让所植,蹲鴟所伏。” 刘逵 注:“交让,木名也。两树对生,一树枯则一树生,如是岁更,终不俱生俱枯也。出 岷山 ,在 安都县 。”
《漢語大詞典》:逊辞(遜辭)
(1).言语恭谦。亦指谦恭的言辞。晏子春秋·杂上三十:“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世子令请曰:‘今欲保族全身,不失大义,莫若逃之 龙城 ,逊辞谢罪,以待主上之察。’”
(2).谦让推辞。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处陵夷之运,不偷媚以取容;居版荡之朝,不逊辞以苟免。”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李无竞遇仙》:“揖 无竞 坐曰:‘可小酌御寒。’ 无竞 疑甚,逊辞,但濡唇而已。”
《漢語大詞典》:相逊(相遜)
互相谦让。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九官相逊不相逊》:“ 舜 命九官,济济相逊,和之至也。”
分類:谦让
《漢語大詞典》:敬让(敬讓)
恭敬谦让。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汉书·元帝纪》:“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
分類:恭敬谦让
《漢語大詞典》:德让(德讓)
国语·周语下:“昔 史佚 有言‘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本谓为人的品德应谦让。后即指礼让。 汉 扬雄 《法言·先知》:“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汉书·循吏传序:“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刘君愍德让之凌替,疾民争之损化。”
《分类字锦》:辞大(辞大)
晋书㷱远传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十馀日荐于郡由是辟为文学掾远曰辞大不辞小也固请留县
分类:谦让
《國語辭典》:逊谢(遜謝)  拼音:xùn xiè
1.自责而请罪。《南史。卷八十。贼臣传。留异传》:「异与恪传,败,乃表启逊谢。」
2.谦让不受。如:「虽然对方提出很好的条件,他仍再三逊谢,不愿接受。」
《國語辭典》:柔道  拼音:róu dào
1.温和谦让的态度与方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唐。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清德之鉴,柔道之体,洪源浚规,实天之启。」
2.一种徒手搏击的武术。攻防、对练时以柔能克刚、刚柔并济为特点,近似于摔跤。日本做有系统的训练与推展,目前盛行于全世界,西元一九六四年,第十四届奥运开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也称为「柔术」。
《漢語大詞典》:靖退
恭谨谦让。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靖退之风,愈老而弥邵。方直之操,自信而不回。”
分類:恭谨谦让
《漢語大詞典》:逊让(遜讓)
亦作“ 逊攘 ”。 犹谦让。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汉书·萧望之传:“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 颜师古 注:“攘,古让字。”晋书·殷浩传:“适足以明逊让之风,弘优贤之礼。”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 牛氏 善諫其父,克相其夫,罔怀嫉妒之心,实有逊让之美。”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
分類:逊让谦让
《漢語大詞典》:避让(避讓)
(1).辞让,谦让。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阁下抗章避让,言论坚正。”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让官表》:“矜其驱策之勤,为日已久;察其避让之固,於心不欺。”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帅臣避让,岂我之力,阴有诛之,实徼侯福。”
(2).避开;躲让。 元 袁桷 《桐柏观赋》:“丹凤昔焉以来仪,凡羽厥今以避让。”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汽车的喇叭声从背面把他们的清梦惊醒了,他们忽然仓皇起来,忙着向路边避让。” 许杰 《平湖秋月的红菱》:“我急忙俯身寻找,她欠身避让。”
《漢語大詞典》:四益
(1).指因谦让而得到的四种好处。汉书·艺文志:“合於 尧 之克攘,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颜师古 注:“四益,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也。”
(2).指益言、益事、益文、益友。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性理·四益》:“无益之言勿听,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文勿观,无益之友勿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