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陪小心  拼音:péi xiǎo xin
对人低声下气,态度恭敬谦虚,以博得好感或使人息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既然做了一年夫妻,你家素有门望,料没有把你我重拆散了,再嫁别人之理。况有令姊旧盟未完,重续前好,正是应得,只须陪些小心,元自不妨。」《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陪著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燎的滚热,送与众位吃。」也作「赔小心」。
《國語辭典》:纡尊降贵(紆尊降貴)  拼音:yū zūn jiàng guì
贬抑尊贵的地位,谦卑自处。如:「为了扭转公司恶化的业绩,董事长不惜纡尊降贵,放弃特有的权利,以示与公司同仁同待遇。」也作「降贵纡尊」。
《国语辞典》:屈己待人  拼音:qū jǐ dài rén
降低自己的身分,以谦卑的心来对待他人。《三国演义》第八回:「招贤纳士,屈己待人。」
《国语辞典》:前倨后卑(前倨后卑)  拼音:qián jù hòu bēi
先前傲慢无礼,后又谦卑恭敬。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也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国语辞典》:后恭前倨(后恭前倨)  拼音:hòu gōng qián jù
先前傲慢无礼,后又谦卑恭敬。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参见「前倨后卑」条。明。孙仁孺《东郭记》第四三出:「这的是舐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颊。」
《国语辞典》:和颜下气(和颜下气)  拼音:hé yán xià qì
脸色和善,态度谦卑。《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有一言奉告,诸君去见监督时,千万和颜下气,磕头请安的礼节是废不得的。」
《国语辞典》:恭谨谦和(恭谨谦和)  拼音:gōng jǐn qiān hé
行为恭敬谨慎,态度谦卑随和。如:「他平时对待别人恭谨谦和,令人尊敬。」
《国语辞典》:崖岸自高  拼音:yá àn zì gāo
比喻兀傲孤高,不知谦卑。如:「方今用才之际,君上不宜崖岸自高,当使豪杰归心,共成霸业。」
《国语辞典》:粥粥无能(粥粥无能)  拼音:zhù zhù wú néng
语本《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形容谦卑、柔弱而没有能力。清。方苞〈尹元孚墓志铭〉:「自服官日,取汉唐以来代不数见之人以自律,故自视若粥粥无能者。」
《漢語大詞典》:庚弟
旧时对同龄人的谦卑的自称。多用于名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 楚 人以同岁生者为同年,投刺相謁,呼庚兄庚弟。”
《國語辭典》:卑以自牧  拼音:bēi yǐ zì mù
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易经。谦卦。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唐。孔颖达。正义:「君子之义,恒以谦卑自养其德。」也作「卑己自牧」。
《国语辞典》:卑谨(卑谨)  拼音:bēi jǐn
谦卑恭谨。《水浒传》第七五回:「公拆书视之,书词极其卑谨。」
《漢語大詞典》:低眉下首
形容谦卑恭顺。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漢語大詞典》:低头哈腰(低頭哈腰)
谦卑恭顺貌。 陆文夫 《荣誉》:“‘请说吧,请说吧。’检验员低头哈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
《漢語大詞典》:诎免(詘免)
谓谦卑退让,屈己下人。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所亡之地,弗求而自为来,尊宠不武而得之。可谓能詘免变化以致之。” 向宗鲁 校证引 卢文弨 曰:“免,疑‘俛’。”
贬斥罢免。晋书·何曾传:“在官积年,惠泽不加於人。然於考课之限,罪亦不至詘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