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讴谣(謳謡)
(1).歌唱;歌咏。文选·王褒〈洞箫赋〉:“要復遮其蹊径兮,与謳謡乎相龢。” 张铣 注:“謳謡,謌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人享於田庐,謳謡於道途。” 明 吴承恩 《〈谖堂永日图〉序》:“板舆迎道,冠履上寿,謳謡达於州邑者,太守之奉其亲也。”
(2).歌谣。宋书·志序:“爰及《雅》《郑》,謳謡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 唐 元稹 《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謳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这些歌诗原来是‘街陌讴谣’与地方音乐,经乐府加工改造,讴谣上升为高级文学。”
《國語辭典》:童谣(童謠)  拼音:tóng yáo
儿童吟唱的歌谣。《三国演义》第九回:「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國語辭典》:谣俗(謠俗)  拼音:yáo sú
由歌谣中反映出的风俗民情。《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漢語大詞典》:云谣(雲謡)
穆天子传卷三载:“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於 瑶池 之上, 西王母 为天子謡。”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后人编录诗集题之曰《白云谣》,省称《云谣》。亦泛指颂歌。 唐 皮日休 《秋夕文宴》诗:“高韵最宜题雪讚,逸才偏称和《云謡》。” 后蜀 欧阳炯 《〈花间集〉叙》:“是以唱《云謡》则 金母 词清,挹霞醴则 穆王 心醉。”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一曲《云謡》为寿,倒尽金壶碧酒。” 清 厉鹗 《景星观寻唐丘员外丹故居》诗:“何人好事塑遗像,酌以明水歌《云謡》。”
《漢語大詞典》:谣颂(謡頌)
亦作“谣讼”。 民间流传的赞颂。 唐 元结 《崔潭州表》:“謡颂之声,达于朝廷。”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横扰既絶,謡讼溢境。”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十:“某启,人来辱手教,具审起居佳胜,吏民畏爱,謡颂布闻,甚慰所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龙舡户:“自昭雪后,遐邇懽腾,謡颂成集焉。”
《國語辭典》:谣言(謠言)  拼音:yáo yán
民间流传的歌谣。《后汉书。卷三一。郭仍等传。赞曰》:「诗守南楚,民作谣言。」《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國語辭典》:谣言(謠言)  拼音:yáo yan
虚构不实的传闻。《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既说都是虚诳,不用说就是我造的谣言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也不瞧得那里来的谣言,一回说,两江制台某天某天杀了十八个维新党。」
《漢語大詞典》:谣咏(謡詠)
亦作“谣咏”。
(1).歌颂,咏唱。《晋书·江统传》:“夫 关中 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 涇 渭 之流溉其舄卤, 郑国 白渠 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謡咏其殷实。”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士颂歌於政教,民謡咏於渥恩。”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臣躬深睿奬,叠覩殊祥,敢謡咏以抒情诚,効謳歌而颂圣德。”
(2).歌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按《七略》《艺文》,謡咏必録。” 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铭》:“孰为惠政?公嗣餘庆,形于謡咏。”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建善旌,立諫鼓,諮芻蕘,采謡咏,斯则何远何近,咸可言也。”
《骈字类编》:兴谣(兴谣)
王勃乾元殿颂灵台轸咏考室兴谣
《漢語大詞典》:独谣(獨謡)
独自歌唱。 唐 章八元 《酬刘员外月下见寄》诗:“独謡闻丽曲,缓步接清言。”独,一本作“ 高 ”。 唐 韩愈 《春雪》诗:“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謡。” 金 元好问 《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行路见新月,独行还独謡。”
分類:独自歌唱
《漢語大詞典》:清谣(清謡)
指 秦 汉 时四皓所作之歌。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駟马无貰患,贫贱有交娱。清謡结心曲,人乖运见疎。” 陶澍 集注:“‘无貰患’,言其患不可贷也,即四皓歌‘駟马高盖,其忧甚大’意。”又引 何孟春 曰:“清謡指四皓所作歌。”
分類:时四四皓
《漢語大詞典》:白云谣(白雲謡)
古神话中 西王母 为 周穆王 所作之歌。 明 冯惟讷 《古诗纪》前集三有《白云谣》。参见“ 白云 ”。参阅穆天子传卷三。
《漢語大詞典》:楚谣(楚謡)
(1). 楚 地歌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骨; 魏 製 晋 造,固亦二体。”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 楚 謡《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 宋 王安石 《筹思亭》诗:“坐听 楚 謡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朝。”
(2).指楚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夏 歌曰:‘鬱陶乎予心’; 楚 謡曰:‘名余曰 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觴也。”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山谣(山謡)
山歌。 唐 陆龟蒙 《和茶具十咏·茶焙》:“山謡纵高下,火候还文武。见説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清 厉鹗 《三月十三日游法华山》诗:“采摘泫晨露,山謡颇相应。”
分類:山歌
《漢語大詞典》:谣诵(謡誦)
歌诵。 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其可以垂轨范,著謡诵者,迄於兹辰。” 宋 陆游 《贺王提刑启》:“方揽澄清之轡,已腾謡诵之声。”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惟诗之为道,泛论之,则謳歌謡诵,义类广博,浩乎靡所涯涘;精言之,则格律绳尺,体裁谨严,划然无可偭越。”
分類:歌诵
《漢語大詞典》:衢谣(衢謡)
街头巷尾的歌谣。指民谣。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菁莪》採衢謡,《湛露》兴徒咢。”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 豳 人颂之曰:‘ 公孙 硕肤,赤舃几几。’此必非衢謡巷谚所能道也。”
分類:歌谣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