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谐雅(諧雅)
谐和雅正。《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大复集》:“至 梦阳 雄迈之气,与 景明 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正不妨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漢語大詞典》:谐偶(諧偶)
亦作“ 谐耦 ”。 和合。 汉 焦赣 《易林·既济之涣》:“马服长股,宜行善市。蒙祐谐耦,获金五倍。” 汉 王充 论衡·验符:“龙见,往世不双,维 夏 盛时二龙在庭。今龙双出,应 夏 之数,治谐偶也。” 宋 朱熹 《与龚参政书》:“不能俯仰取容於世,以故所向落落,无所谐偶。” 明沈鲸《双珠记·因诗赐配》:“随一凤自化凰羣,翱翔双出宫城外,这是夫妻谐偶之兆也。”
分類:和合
《漢語大詞典》:应谐(應諧)
对答诙谐。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东方生 名过实者,何也?曰:应谐不穷,上諫秽德。”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杂剧》:“风清羽盖,日转槐庭,欲资载笑之欢,必有应谐之妙。”
分類:对答诙谐
《漢語大詞典》:谐熙(諧熙)
亦作“ 谐媐 ”。 共同嬉戏。 唐 韩愈 《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幼而孤露,其然何为,出从于人,既相谐熙,又暴以夭。” 宋 王安石 《太白岭》诗:“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清 袁昶 《招松岑明日游花市斜街》诗:“先生兀坐屋穿漏,出则邀子相谐媐。”
分類:共同嬉戏
《漢語大詞典》:谐协(諧協)
和谐协调。 宋 沈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簫竽合古律,宫羽自谐协。”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诗有纯用平侧字而自相谐协者。”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漢語大詞典》:协谐(協諧)
调和。 宋 曾巩 《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兢慎万几,协谐五纪。”
分類:调和
《漢語大詞典》:谐欢(諧歡)
谓与之和协。欢,古时称相爱的男子。《艺文类聚》卷十九引 晋 殷仲堪 《将离咏》:“尔乃理轡杖策,或乘或步,行悲歌以谐欢,朗长啸以启路。”
《國語辭典》:谐趣(諧趣)  拼音:xié qù
诙谐有趣。如:「他谐趣、幽默的言谈,把大家都逗笑了。」
分類:诙谐风趣
《漢語大詞典》:嘲谐(嘲諧)
戏谑,嘲讽。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脱遗拘检任真率,放恣嘲谐较豪健。” 明 唐顺之 《笔畴序》:“匹夫一怒,挺而两鬭……而滑稽之士为之微言冷击,嘲谐詼謔於其旁,则释然一噱而散。”
分類:戏谑嘲讽
《漢語大詞典》:谐乐(諧樂)
和悦;快乐。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兄弟相爱友,门内谐乐,无疾声遽色。” 元 吴莱 《读〈穆天子传〉》诗:“蟠桃花开照海水,生不谐乐死空誄。”
和谐的音乐。 清 黄景仁 《烈士行》:“谐乐无疾奏,清讌无急觴。”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然于自然流露之中,也自有它自然的谐乐、自然的画意存在。因为情绪自身本具有音乐与绘画二作用故。”
《漢語大詞典》:谐谈(諧談)
戏谑的言谈。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而且欣赏他脸上的哭或笑,口头的硬语与谐谈。”
分類:戏谑言谈
《漢語大詞典》:谐畅(諧暢)
亦作“ 谐鬯 ”。 和谐流畅。鬯,通“ 畅 ”。南史·褚彦回传:“ 彦回 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明 高启 《匡山樵歌引》:“其词语精鍊,音调谐畅。”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鬱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鬯矣。”
分類:和谐流畅
《漢語大詞典》:嬉谐(嬉諧)
犹戏谑。明史·方伎传·张三丰:“善嬉谐,旁若无人。”
分類:戏谑
《漢語大詞典》:谐会(諧會)
(1).和合,协调。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然 唐 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
(2).会合,巧合。 唐 陆贽 《奉天论李晟所管兵马状》:“臣初奉使諭旨,本缘粮赐不均,偶属移军,事相谐会。”
《漢語大詞典》:谐际(諧際)
交接,接触。新唐书·房琯传:“与 吕向 偕隐 陆浑山 ,十年不谐际人事。” 冯煦 《宝应朱绍甫广文传》:“余事师久,与丈若 绍父 数共谐际。”
分類:交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