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安老院  拼音:ān lǎo yuàn
留养年老而无法谋生者的地方。也称为「敬老院」、「养老院」。
分类:年老谋生
《国语辞典》:救济院(救济院)  拼音:jiù jì yuàn
一种慈善机构。专门收容无力谋生者或精神异常、丧失行为能力者,以使其获得妥善的照顾。
《国语辞典》:习艺所(习艺所)  拼音:xí yì suǒ
供失业游民、乞丐或无谋生技能者学习技艺的地方。
《國語辭典》:赶嘴(趕嘴)  拼音:gǎn zuǐ
1.宾客未先约定而来。如:「他赶嘴而来,令人觉得意外。」
2.访友时正值用餐时间,便共同食用。如:「她来时我们刚好在吃饭,便也随意赶嘴用餐了。」
《漢語大詞典》:赶座(趕座)
谓奔走于酒楼戏馆等地卖艺谋生。《水浒传》第三回:“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 清 得硕亭 《竹枝词·草珠一串》:“秦楼赶座不堪夸,定府庄中数几家。”
《漢語大詞典》:赶熟(趕熟)
谓逢到荒年,往有收成的地方去谋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如今为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兄弟你守着祖业,俺两口儿到他邦外府,赶熟去来。”
《漢語大詞典》:胳臂钱(胳臂錢)
旧时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向来该地谋生者敲诈勒索的钱财。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到 天桥 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
《國語辭典》:混饭吃(混飯吃)  拼音:hùn fàn chī
1.不以认真的态度和正当的手段来取得维持生活的条件。《红楼梦》第八二回:「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彭公案》第二三回:「只因家有八旬老母,无钱奉养,想出这个主意来,假充你老人家的威名,我所为混饭吃,求爷爷饶命。」
2.为维持生活而工作。《红楼梦》第一○回:「贾珍道:『人家原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是我辈所讲所学,全是无用的,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
《漢語大詞典》:混营子(混營子)
为谋生而当兵。营子,军营。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五年以前,我们的旅长降了革命军,我跟随着也过来,所以今天会在这里;为来为去,还不都为的是吃饭,反正混营子就是了。”
《國語辭典》:和啰槌(和囉槌)  拼音:hé luó chuí
旧时乞丐唱莲花落时,用以和腔调的木拍板。《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这陶铁僧小后生家,寻常和啰槌不曾收拾得一个,包裹里有得些个钱物,没十日都使尽了。」
《漢語大詞典》:唱令家
以卖唱为谋生手段的伶人。《阿毘达磨杂集论·决择分中谛品三》:“比丘众所不行处故,何等为五:谓唱令家、婬女家、酤酒家、王家、旃茶罗羯耻那家。”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唱令家,谓作音乐戏人也。又云:寻香人也。是等家无产业,唯乞自活,若见饮食处即往,至彼为设倡妓求财食也。”
《漢語大詞典》:趁座
犹赶座。谓奔走于酒楼戏馆等地卖艺谋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忽见綵衣女子揭帘入,甫露面,即退出,疑为趁座妓女。”参见“ 赶座 ”。
《漢語大詞典》:赶座(趕座)
谓奔走于酒楼戏馆等地卖艺谋生。《水浒传》第三回:“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 清 得硕亭 《竹枝词·草珠一串》:“秦楼赶座不堪夸,定府庄中数几家。”
《國語辭典》:吃洋饭(吃洋飯)  拼音:chī yáng fàn
为外国人做事谋生。如:「他在外商公司做事,可算是吃洋饭的。」
《國語辭典》:吃饭家伙(吃飯家伙)  拼音:chī fàn jiā huǒ
1.赖以维生的工具或技能。如:「这跑车是我的吃饭家伙,怎能随便借人呢?」
2.头颅。《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这要犯出来,丢了官是小事,只怕一家子吃饭家伙都保不住哩!」
《國語辭典》:吃教  拼音:chī jiào
天主教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之时,以馈赠食物或其他赠品达到传教目的,指有些信教者亦借为这些赠品入教或仗赖教会势力图利谋生,故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为「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