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5,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诵览
诵讲
邑诵
耳诵
九诵
昌诵
服诵
诵呗
诵谏
诵烈
诵绎
诵肄
寻诵
诵讽
诵号
《漢語大詞典》:诵览(誦覽)
犹阅读。 晋 干宝 《〈搜神记〉序》:“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絶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诵讲(誦講)
诵读讲习。
分類:诵读讲习
《漢語大詞典》:邑诵(邑誦)
邑颂。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久矣。”参见“ 邑颂 ”。
《漢語大詞典》:邑颂(邑頌)
邑里的歌谣。指民歌。《魏书·崔僧渊传》:“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
《漢語大詞典》:耳诵(耳誦)
谓耳闻即能成诵。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耳诵:“凡读书聪敏者,曰‘过目成诵’。 唐 宋若昭 《牛应贞传》云:‘少而聪颖,经耳必诵。’耳诵甚新,可与耳学作証。”
分類:耳闻
《骈字类编》:九诵(九诵)
彦周诗话鲜于子骏作九诵东坡大称之云友屈宋于千载之上观尧祠舜祠二章气格高古自东汉以来鲜及前辈称赞人略缘实也
《漢語大詞典》:昌诵(昌誦)
吟诵。昌,通“ 唱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 赵 知 忠定 不事修饰,故易敝巾、垢衫、败屣以见,且能昌诵 忠定 大廷对策。”
分類:吟诵
《漢語大詞典》:服诵(服誦)
习诵。太平广记卷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见约要之书,谓之轻浅,而不尽服诵。”
分類:习诵
《漢語大詞典》:诵呗(誦唄)
唱诵(佛经)。 南朝 梁 沈约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 天监 三年,一夏违和,於昼日眠中见 虚空藏菩萨 ,即自围绕诵唄,唄声彻外,眠觉,所患即除。”
分類:唱诵佛经
《漢語大詞典》:诵谏(誦諫)
(1).诵读前代箴谏之语。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听於民,於是乎,使工诵諫於朝。” 韦昭 注:“诵,诵读前世箴諫之语。”
(2).讽谏。 唐 白行简 《振木铎赋》:“响不闻空,能同诽谤之木;听犹在耳,将陈诵諫之诗。”
《漢語大詞典》:诵烈(誦烈)
颂扬功业。《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漢語大詞典》:诵绎(誦繹)
诵读并寻究其含义。 元 柳贯 《齐太史〈春秋诸国统纪〉序》:“ 贯 既得而诵绎之,復次其单陋,质之先生,以自厉。”
《漢語大詞典》:诵肄(誦肄)
读书修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自此遂为谈友,诵肄之暇,颇消岑寂。”
分類:读书修业
《漢語大詞典》:寻诵(尋誦)
寻绎诵读。后汉书·郑玄传:“ 玄 日夜寻诵,未尝倦怠。”
分類:寻绎诵读
《漢語大詞典》:诵讽(誦諷)
讽诵,吟咏。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文皇帝 所著之书,有理国理身之要,披閲诵讽,不离於口。”
分類:讽诵吟咏
《漢語大詞典》:诵号(誦號)
高声诵经。 清 黄景仁 《白猿》诗:“老僧诵号至夜分,下阶看天猿在门。”
分類:高声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