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玩诵(玩誦)
玩味诵读。 明 唐顺之 《松阳知县胡君墓志铭》:“﹝君﹞惟好 王阳明 先生文集,日玩诵之,有疾尚手摘其要语以为子孙训。”
分類:玩味诵读
《漢語大詞典》:循诵(循誦)
循序诵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此刻从头循诵,觉得那些语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好象障着一重雾翳似的。”
《漢語大詞典》:刻诵(刻誦)
专心诵读。 汉 班固 《典引》:“臣 固 常伏刻诵圣论,昭明好恶,不遗细微。”
分類:专心诵读
《漢語大詞典》:诵玩(誦玩)
诵读玩味。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承拜置前,诵玩亡斁。”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借从怀袖归,诵玩废朝夕。”
《國語辭典》:宣讲(宣講)  拼音:xuān jiǎng
对大众公开宣传讲演。《福惠全书。卷二五。教养部。择乡约》:「少年则宣讲有力,读书则字眼不错,句读分明。」
《漢語大詞典》:课赋(課賦)
(1).诵读、写作辞赋。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元史·赵良弼传:“ 汉 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
(2).征收赋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止忧》:“啼饥号寒者迫於内,课赋索逋者攻於外,忧能忘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一户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课赋。”
《漢語大詞典》:诵志(誦志)
(1).诵读不忘。《国语·楚语上》:“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 韦昭 注:“志,记也。”
(2).述志。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进谋诵志,以沃朕心。” 李周翰 注:“诵,述也。”
分類:诵读
《漢語大詞典》:宣疏
诵读祝祷文。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动法器了,洁摇铃跪宣疏了,烧纸科。”
分類:诵读祝祷
《漢語大詞典》:呻毕(呻畢)
诵读书籍。毕,书简。语本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之十二:“学业荒呻毕,欢悰隔笑盐。”参见“ 佔毕 ”。
《國語辭典》:佔毕(佔畢)  拼音:zhān bì
1.簡策。古代用竹片或木條所編成的書本。《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也作「笘畢」。
2.誦讀。清《張爾岐。辨志》:「學不正志,而勤其佔畢,廣其聞見,美其文辭,以售於世。」
《國語辭典》:回文诗(迴文詩)  拼音:huí wén shī
一种格式固定,字句回环往复的运用,无不成义,且可供吟咏的诗文。如晋窦滔妻苏氏所作尤为著名。也作「回文诗」。
《漢語大詞典》:诵吟(誦吟)
诵读吟咏。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如是则流行於閫之内,香口诵吟,檀心倾倒,必有买丝罗以绣者矣。”
分類:诵读吟咏
《国语辞典》:行福  拼音:xíng fú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经典而修行佛道的福业。
《漢語大詞典》:讲颂(講頌)
谓讲习学业,诵读诗书。《孔丛子·答问》:“ 鲁 ,天下有仁义之国也, 战国 之世,讲颂不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闕里 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覩蒸尝之位。”
《漢語大詞典》:诵讲(誦講)
诵读讲习。
分類:诵读讲习
《漢語大詞典》:骤读(驟讀)
迅速地诵读。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尚书述古,春秋述今:述古者原文奥衍,謭薄之士,不可骤读;述今者文皆近体,后生小子,琅琅可诵。”
分類:迅速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