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04
词典
4
分类词汇
200
共204,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暗场
例题
诠谛
譬称
解牒
宇称
质点
注赞
证说
张本继末
陀罗骠
五位百法
文以载道
天晓得
体态语
《國語辭典》:
暗场(暗場)
拼音:
àn cháng
戏剧中或有一节故事,不必在舞台前演出,仅由剧中人用言语代过,观众便可会意,称为「暗场」。
分類:
情节
不在
在场
上表
表演
脚色
台词
中说
说明
《國語辭典》:
例题(例題)
拼音:
lì tí
根据原则所举的问题而加以解释,以做为原则的具体说明。如:「举例题说明,使理论更容易了解。」
分類:
说明
定理
定律
帮助
助学
学习
掌握
一公
公式
范例
习题
《漢語大詞典》:
诠谛(詮諦)
解释说明。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
:“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不劳詮諦。”
分類:
解释
说明
《漢語大詞典》:
譬称(譬稱)
譬晓说明。
《
荀子·非相
》
:“端诚以处之,坚彊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 汉
刘向
《
说苑·善说
》
:“譬称以諭之,分别以明之。”
分類:
说明
《漢語大詞典》:
解牒
说明解试情况的公文。
《
宋史·选举志一
》
:“进士文卷,诸科义卷、帖由,随解牒上之礼部。有篤废疾者不得贡。” 宋
司马光
《
涑水记闻
》
卷三:“是时, 陈尧佐 为宰相, 韩亿 为枢密院副使,既而解牒出, 尧佐 子 博古 为解元, 亿 子孙四人皆无落者,众议喧然。” 清
邓显鹤
《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
:“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不中格者絀。”
分類:
说明
明解
解试
公文
《漢語大詞典》:
宇称
说明它在反演下之行为的波函数的一种物理性质,反演就是所有三个空间坐标同时对原点反号,若波函数反演后不变则其宇称为1(或称“偶宇称”),若波函数在反演只改变符号则其宇 称为-1(或称“奇宇称”)
分類:
说明
函数
种物
物理性质
就是
空间
坐标
同时
原点
《國語辭典》:
质点(質點)
拼音:
zhí diǎn
有质量而无体积的点。物理学用以说明物体运动状况时,所设想的有质量而可不必论其大小的物体。也称为「粒子」。
分類:
质点
说明
状态
考虑
大小
《漢語大詞典》:
注赞(註贊)
关于言行的说明和赞语。 明
海瑞
《谕里老告示》
:“今后坊里长老人将领去近日名臣註赞,朝夕为民解説。”
分類:
言行
说明
赞语
《漢語大詞典》:
证说(證説)
证明和说明。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
:“往事无足证説,今日以 四川 全省事务,暂交 四川 諮议局自治者。”
分類:
证明
和说
说明
《漢語大詞典》:
张本继末(張本繼末)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
宋书·礼志一
》
:“﹝
《
左传
》
﹞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分類:
本末
说明
明白
《漢語大詞典》:
陀罗骠(陀羅驃)
佛教语。 印度 胜论派哲学说明宇宙万有的六原理(六谛,译为六句义)中的第一实句义,即水、火、风……九种。亦所谓万物皆有之本体。 章炳麟
《无神论》
:“若云 耶和瓦 外本有质料,如 鞞世师 所谓陀罗驃者,则此质料固与 耶和瓦 对立。”
分類:
佛教语
印度
哲学
学说
说明
宇宙
万有
原理
《國語辭典》:
五位百法
拼音:
wǔ wèi bǎi fǎ
佛教用语。佛教瑜伽行派将轮回和解脱的一切分成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谓之五位。心法是指能生起认识分别作用的心,共有八种;心所有法是指由认识作用而引发的心理作用,共五十一种;色法是指物质性现象,分成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是既不属心也不属于物质的有二十四种;无为法,非生灭或不再轮回的现象,共有六种。合计一百。
分類:
佛教语
唯识宗
说明
五类
一百
《國語辭典》:
文以载道(文以載道)
拼音:
wén yǐ zài dào
宋代理学家所主张的文学观点,认为文章是用以阐述圣贤之道的。
分類:
文章
说明
明道
儒家
思想
《國語辭典》:
天晓得(天曉得)
拼音:
tiān xiǎo de
天知道。表示无法理解或没有人知道。如:「天晓得那个数学公式是怎么推演出来的?」
分類:
理解
说明
《漢語大詞典》:
体态语
又称“身体语言”。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分類:
身体
表达
达情
情感
交流
信息
说明
意向
沟通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