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说戒(說戒)  拼音:shuō jiè
佛教僧团在每半月的最后一天聚集一处,诵念戒本。半月期间若有人犯戒,得在此时作表白,进行忏悔。犯最重罪,则驱离僧团,取消出家身分。《杂阿含经》卷二五:「今是十五日,夜静月清明,如是诸比丘,今集听说戒。」唐。王建〈题诜法师院〉诗:「三年说戒龙宫里,巡礼还来向水行。」
《國語辭典》:界尺  拼音:jiè chǐ
划直线或镇纸的文具。《醒世恒言。卷二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手拿一界尺,打得先生头上一个疙瘩,通红了脸。」也称为「戒方」。
《漢語大詞典》:由准氏(由準氏)
界尺的别称。 宋 陶谷 清异录·畦宗郎君:“ 欧阳通 善书,修饰文具,其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砚石曰紫方馆……界尺曰由準氏。”
分類:界尺
《國語辭典》:戒尺  拼音:jiè chǐ
1.旧日塾师惩责学生所用的镇尺。也称为「戒方」。
2.戒坛上和尚说戒时的法器,为两块小木,一俯一仰,可相击使鸣。
《國語辭典》:戒方  拼音:jiè fāng
旧日塾师惩责学生所用的镇尺。清。李渔《比目鱼。改生》:「戒方终日不离头。」也称为「界尺」、「戒尺」。
《漢語大詞典》:郁多罗僧(鬱多羅僧)
僧侣法衣中的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 如来 以僧伽胝方迭布下,次下鬱多罗僧,次僧却崎。”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鬱多罗僧,或云郁多囉僧伽,或云优多罗僧,或作沤多罗僧,亦犹 梵 言讹转耳。此译云上著衣也……或云覆左肩衣。”参见“ 三衣 ”。
《漢語大詞典》: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秋江洗一鉢,寒日晒三衣。”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国语辞典》:作持戒  拼音:zuò chí jiè
佛教戒律中属于修善应行的戒,如说戒、安居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四》:「以行成故名为『作持』;望境不起名『止持』。」
略说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之异名。
为利倒说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第十六。诫为利养惜法,可答不答:无前无后,谤三宝,倒说经律之文字者。法藏谓之惜法规利戒,太贤谓之贪财惜法戒,大小乘皆制之。或谓唯限于大乘。出菩萨戒义疏卷下。
为恶人说戒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一。诫为恶人说佛戒者。盖未受菩萨戒者或外道恶人及邪见人辈,未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与木头无异,故若为利养向是等恶人,说七佛之教诫,则所化无益,说者唯得罪也。法藏及太贤皆谓之非处说戒戒。以此等人皆为非处也。道俗七众大小二乘俱制之。出梵网经卷下,菩萨戒义疏卷下。
说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律之作法,每半月终,其日集大众,读戒经,又于半月间令忆出所犯之罪,而说其罪,以长善除恶。梵曰布萨。译言净住,长净。是就其功能而名之者。就其日之作为则曰说戒,就比丘之忏悔则曰说罪。此说戒秘密,不受具足戒者,不使得听。行持钞上四曰:「布萨此云净住。」寄归传二曰:「言说罪者,意欲陈罪说己先愆,改往修来,至诚恳责。半月半月为褒洒陀,朝朝暮暮忆所犯罪。褒洒是长养义,陀是净义,意明长善净除破戒之过,昔云布萨者讹略也。」涅槃经三曰:「有一童子不善修习身口意业,在屏隈处盗听说戒,密迹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刚杵碎之如尘。」
说戒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印度以阴历之一月,分为白月黑月之两半,于白黑月之终日,行说戒之式。即每月十五日与三十日也。即布萨也。
说戒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说戒日读戒本之人。一座之长老勤之。
说戒犍度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犍度之一。半月会僧众说戒,行忏悔之式,定布萨之式。(参见:布萨)
憍慢僻说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三。诫恃自己之智解势力,有来问经律深旨者,以轻慢心,不善答之,故隐没义理,倒说法相者。是为制乖于教训之道之戒。通于大小二乘,道俗七众。法藏谓为轻新求学戒,太贤谓为轻蔑新学戒,今依天台。出于菩萨戒义疏下,梵网经本疏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