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误信
错误地相信。例如:误信谗言。
分類:错误相信
《国语辞典》:误投(误投)  拼音:wù tóu
错误的投递。如:「信件误投」。
分类:错误投递
《漢語大詞典》:误书(誤書)
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误字。北齐书·邢卲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讐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东坡 《春帖》用‘翠管银罌’,出 老杜 《腊日》诗,而注者改为‘银鉤’,此 邢子才 所以有日思误书之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按《三辅旧事》云:‘ 汉惠帝 为四皓作碑,当时所鐫,必无误书。’”清史稿·文苑传一·陆圻:“性颖异,善思误书。尝读韩非子‘一从而咸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
《國語辭典》:耽误(耽誤)  拼音:dān wù
延迟致误。《金史。卷二三。五行志》:「有童谣云:『青山转,转山青。耽误尽,少年人。』」《文明小史》第二回:「大家都是扣准了日子来考,那里能够耽误这许多天?」
《國語辭典》:误点(誤點)  拼音:wù diǎn
延误规定的时间。如:「火车误点」。
《漢語大詞典》:误触(誤觸)
无意中触犯。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四:“盖 周 人布刑象之法,其上下相承,极其重复,正虑不知者之误触也。”
《国语辞典》:误用(误用)  拼音:wù yòng
使用错误。如:「服用药物之前,应先阅读说明书,以免误用而伤身。」
分类:错误
《漢語大詞典》:误字(誤字)
错字;别字。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因误字而误改例:“凡遇误字则宜改正,乃有改之不得其字而益以成误者。”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八月》在下月五日以前,准可看完,只能随手改几个误字,大段的删改,却不能了。”
《國語辭典》:违误(違誤)  拼音:wéi wù
因违抗而使事件延误办理。《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向者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失陷了许多人马,主今羞惭不回。」
《國語辭典》:刊误(刊誤)  拼音:kān wù
订正文字的谬误。也作「勘误」。
《漢語大詞典》:缪误(繆誤)
错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握麦芒刁字:“ 牛僧孺 进士时,常握麦芒刁字,有繆误,随手删割点定。”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三家言经,各有回舛,然犹悉本之圣人,其得与失盖十五,义或繆误,先儒畏圣人,不敢輒改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王小大 ﹞广筵长席,人劝一觴,皆膝席欢受,又工于酒,纠觥録事,无毫髮繆误。”
分類:错误
《國語辭典》:笔误(筆誤)  拼音:bǐ wù
因疏忽而写错字。如:「这是一时笔误。」宋。袁文《瓮牖閒评》卷五:「王荆公作诗,其间有『千竿玉』三字却写作『千岸玉』,恐皆是其笔误耳。」
分類:书写失误
《漢語大詞典》:误笔(誤筆)
犹笔误。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廷试策偶误笔,以涂注不便,例多任之。”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兰亭序:“《兰亭序》‘后之揽者’句,揽当为览,或云通用,或云误笔,其实乃自避家讳。”
《國語辭典》:迟误(遲誤)  拼音:chí wù
延迟耽误。《三国演义》第六回:「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分類:迟延耽误
《國語辭典》:失误(失誤)  拼音:shī wù
1.错误、差错。《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红楼梦》第一四回:「争奈事情繁,一时去了恐有些失误,惹人笑话。」
2.疏忽、延误。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他则道官身休失误,启口无词。」《水浒传》第三九回:「兄弟小心,不要贪酒,失误了哥哥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