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音系  拼音:yīn xì
语音系统或音位系统。某一语言或方言的音系是这一语言或方言的全部音位及其归类和相互的组合关系。
《国语辞典》:语料(语料)  拼音:yǔ liào
有关语言的句法、语音、音韵、语意及其他有关语言现象的资料。语料的形式包括:书面语、录音及机读资料。语言学家根据语料或本身母语的语感来建构语言学的理论。
《国语辞典》:高平调(高平调)  拼音:gāo píng diào
语音上,有关声调的一种类型,指前后相同,都是高音,如国语中的阴平调。
《国语辞典》:高升调(高升调)  拼音:gāo shēng diào
语音上声调的一种类型。由中音升到高音,如国语第二声的念法。
《国语辞典》:方言志  拼音:fāng yán zhì
记录某地方言的专书。一般包括本地人文情况、方言沿革以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
《国语辞典》:儿化音(儿化音)  拼音:ér huà yīn
汉语北京音系和某些方言中的语音现象。即某些词后所缀的「儿」字不自成一音节,而和前一字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捲舌韵母。如:「花儿一词,是花字与儿字合为儿化音的例子。」
《国语辞典》:芭拉  拼音:bā lā
番石榴的别名。模拟闽南语称此水果的语音。参见「番石榴」条。
《国语辞典》:芭乐(芭乐)  拼音:bā lè
番石榴的别名。模拟闽南语称此水果的语音。参见「番石榴」条。
《国语辞典》:降升调(降升调)  拼音:jiàng shēng diào
一种语音的声调。其特点在先降后升,如国语的第三声。
《國語辭典》:辅音(輔音)  拼音:fǔ yīn
对元音而言,发音时气流受阻者称为辅音,国音字母中之ㄅ、ㄆ、ㄇ、ㄈ等均属之。也称为「声母」、「子音」。
《國語辭典》:古剌水  拼音:gǔ là shuǐ
一种由蔷薇花蒸馏而成的香水。为波斯语gulāb的音译。明代时由伊朗、阿拉伯等地传入中国。
《漢語大詞典》:多媒体系统
产生、传递和交互处理数值、文本、颜色、图形、图像、视频、音乐、语音等多种媒体的多功能电子系统。是把视听信息转播能力与计算机交互控制、图形功能相结合而形成崭新的综合信息处理模式。
《國語辭典》:发音方法(發音方法)  拼音:fā yīn fāng fǎ
发辅音时,构成阻碍和破除阻碍的方式。通常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等发音方法。
《國語辭典》:国际音标(國際音標)  拼音:guó jì yīn biāo
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统一标示各国语音的字母。也称为「国际语音学字母」、「万国语音学字母」。
《漢語大詞典》:罕达犴(罕達犴)
蒙语音译。驼鹿。
分類:语音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