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法  拼音:wén fǎ
1.文词、文句的结构规则。《红楼梦》第五三回:「别看文法,只取个吉利罢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学上三年,英国话居然也能够说几句将就的,文法也懂得些。」
2.文书法令。《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秦之御史,职主文法;汉置中丞,总司按劾。」
《漢語大詞典》:语典(語典)
(1).即语法。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又 中国 语言文字分离,向无文典语典,languagegrammar之教,因此措辞设句之法,不能分明。”参见“ 语法 ”。
(2).典故之一类。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相对于“事典”而言。参见“ 事典 ”。
《國語辭典》:语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也称为「话法」。
2.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漢語大詞典》:事典
(1).治事的规章。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 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颋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漢語大詞典》:话法(話法)
即语法。 鲁迅 《三闲集·〈小彼得〉译本序》:“故事第五篇中所讽刺的话法的缺点,在我们的文章中可以说是几乎全篇都是。”
分類:语法
《國語辭典》:人称(人稱)  拼音:rén chēng
1.实体词依谈话时的立场而分为三种人称。谈话者为第一人称,相对于谈话者为第二人称而言,谈话中所涉及之第三者为第三人称。如我、你、他等是。
2.众人所称。常见于戏曲、小说中。如:「人称他为锦毛鼠。」
《國語辭典》:宾次(賓次)  拼音:bīn cì
1.接待宾客的地方。《宋史。卷一一五。礼志十八》:「亲迎。前一日,主人设宾次,如常仪。」
2.文句中宾语所处的位置。也称为「宾位」。
《漢語大詞典》:正次
语法术语。在名词修饰名词的偏正短语中,某中心词所居的位次。同“ 偏次 ”相对。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实字》:“凡数名连用,而意有偏正者,则正者位后,谓之正次。”如:“君行 周公 之事”(汉书·霍光传)。“事”对“ 周公 ”偏次言,则为正次。
《國語辭典》:语气(語氣)  拼音:yǔ qì
说话的口气。有决定、商榷、疑问、惊叹、祈使、命令等的分别。
《國語辭典》:主位  拼音:zhǔ wèi
1.君位。《管子。七臣七主》:「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
2.主人所坐的位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三人坐了客位,大王坐了主位。」《儒林外史》第三一回:「韦四太爷首席,张俊民对坐,杜少卿主位,鲍廷玺坐在底下。」
3.语法上称实体词为主语者。
《國語辭典》:通顺(通順)  拼音:tōng shùn
文理通达顺畅。如:「你这篇文章写得很通顺。」
《國語辭典》:词组(詞組)  拼音:cí zǔ
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组成的句法单位。包括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两种。前者如「写字」、「新发展」等,后者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兄弟姊妹」、「如虎添翼」等。
《漢語大詞典》:后置
一语法成分的后放
置于一语法上有关系的词之后
《國語辭典》:动词(動詞)  拼音:dòng cí
表示人、物的行为、动作或事件的发生之词,如鸣、见、有、会等。从动词有无接受之对象来分,有外动词、内动词两类;从它与其他动词连用与否来分,则有一般动词与助动词两类。也称为「动字」、「谓词」。
《漢語大詞典》:表语(表語)
(1).犹言褒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楚语》曰:‘若 武丁 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治之不疚也,犹自为未艾。’ 荆公 尝摘取‘睿广’二字入表语中。”
(2).有的语法书用来指“是”字句“是”字后面的成分,也泛指名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
《國語辭典》:阳性(陽性)  拼音:yáng xìng
1.进行某种试验或化验结果的表示方法。亦用以表示体内曾被某种病原体感染,或对某种药物有过敏反应。
2.某些语言,对于名词、代词、形容词皆有阴性、阳性、中性的区分,不可错用。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國語辭典》:分句  拼音:fēn jù
在语法上,组成复句的各直接成分,称为「分句」。如「灯不拨不明,理不辨不清。」此复句即是由两个分句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