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诗剧(詩劇)  拼音:shī jù
用诗的形式写的戏剧,表演时由演员朗诵。欧洲十九世纪以前的剧本大多属之。
《漢語大詞典》:艳韵(豔韻)
有关男女情爱的诗句。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序》:“凡二十章,率有兴比,淫文艳韵,无一字焉。”
《漢語大詞典》:冶句
词藻华美的诗句。 清 龚自珍 《台城路》词:“青谿粥鼓,道来岁重寻,须携簫侣。多谢词仙,低回吟冶句。”
《漢語大詞典》:折句
“ 折腰句 ”的省称。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四》:“ 六一居士 诗云:‘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香偶过溪桥。’俗谓之折句。 卢赞元 《雪诗》云:‘想行客过梅桥滑,免老农忧麦壠乾。’效此格也。”即所谓七言诗诗句的上三下四格。参见“ 折腰句 ”。
《漢語大詞典》:折腰句
格律诗中的七律,通常是上四下三格,间有上三下四或上五下二,皆为折腰句。如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大屋簷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参阅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國語辭典》:句脉(句脈)  拼音:jù mài
诗句的节奏单位与意义单位的关系。宋朝张耒以为,古今人作七言诗,其句脉多上四下三,如「先帝天马玉花骢」;至唐朝韩愈乃变句脉为上三下四,如「虽欲悔舌不可扪」。见宋。张耒〈明道杂志〉。
《漢語大詞典》:五言试帖(五言試帖)
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 唐 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 清 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花月痕》第七回:“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綑缚得个个作个书獃。”
《漢語大詞典》:压脚图书(壓腳圖書)
亦称“ 压脚章 ”。 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所刻多为诗句或成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再看时,见有一寸多见方的压脚图书打在(团扇)上面。” 祖慰 《老画家的情态》:“左下角有两方压脚章,篆体刻字是:‘尽精微,致广大’,‘困而知之’。”
《国语辞典》:王敦击壶(王敦击壶)  拼音:wáng dūn jí hú
晋朝王敦喝酒后,总喜欢吟咏曹操的诗句,并击唾壶为拍,以致家中唾壶尽缺。见《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比喻渴望报国的激烈情怀。
《漢語大詞典》:杜陵风雨手(杜陵風雨手)
指 唐 杜甫 。因其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句,故称。 宋 刘过 《贺新郎·赠邻人朱唐卿》词:“唤起 杜陵 风雨手,写 江 东、 渭 北相思句。”风雨手,一本作“风月手”。参阅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漢語大詞典》:锵金鸣玉(鏘金鳴玉)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骆宾王 《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鏘金鸣玉王侯盛。”亦作“ 鏘金鏗玉 ”。 五代 齐己 《读〈李白集〉》:“鏘金鏗玉千餘篇,膾吞炙嚼人口传。”
《國語辭典》:俳句  拼音:pái jù
日本短诗,以五、七、五共三句十七音组成。原为俳谐之连歌的初句,称为「发句」。芭蕉以后成为独立的表现形态,至明治时代正冈子规改称为「俳句」。句中常出现季节性的用语,如:「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松尾芭蕉作)。
《漢語大詞典》:诗集句(詩集句)
集古人的诗句做成诗。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诗集句起于 宋 , 石曼卿 、 王介甫 皆为之, 李龏 至作《剪綃集》,然非大雅所尚。”
分類:诗句
《漢語大詞典》:屎诗(屎詩)
低劣的诗句。 清 翟灏 通俗编·艺术:“唐诗纪事: 顾著作 况 在 茅山 ,有一秀才行吟得句云:‘驻马上山阿。’久不得属。 顾 云:‘风来屎气多。’秀才审知是 况 ,慙惕而退。今嘲恶诗曰‘屎诗’,此其出典。”
分類:低劣诗句
《漢語大詞典》:扣壶长吟(扣壺長吟)
晋 王敦 常于酒后咏 曹操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并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以“扣壶长吟”为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的典故。 清 唐孙华 《题薪禅弟〈击壶图〉》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漢語大詞典》:炼思(鍊思)
指诗思。诗句须反复推敲,故称。 唐 韩翃《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知君鍊思本清新, 季子 如今德有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