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译经(譯經)
翻译经典。多指翻译佛经。 唐 曹松 《宿溪僧院》诗:“ 嵩阳 大石室,何日译经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译经:“ 汉 自 永平 后, 摩腾 首译四十二章经,歷 魏 、 晋 、 南北朝 皆有翻经馆, 唐 置译经润美之官。”
《漢語大詞典》:译经使(譯經使)
宋 代官名。掌翻译佛经。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 天禧 五年十一月丁丑,以宰臣 丁谓 、 王钦若 为译经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前一月,译经使、润文官又集,以进新经。”
《漢語大詞典》:译经院(譯經院)
宋 代翻译佛经的场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太平兴国 中,始置译经院於 太平兴国寺 ,延梵学僧,翻译新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
《漢語大詞典》:译经润文使(譯經潤文使)
掌管佛经的翻译和润色的官。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本朝宰相,衔带译经润文使,盖本於 唐 也。”
《国语辞典》:不空  拼音:bù kōng
唐代译经家。法名智藏,不空是他受灌顶号不空金刚的简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一说西域人。幼年出家,十四岁在阇婆国(今印尼爪哇)遇金刚智三藏,随来中国,学习唐、梵经论。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圆寂后,他奉诏出使狮子国。并利用这个机缘在普贤法阇黎学习密法三年,广事搜求密藏和各种经论共一千二百卷。天宝五年回长安,奉敕于净影寺从事翻译和开坛灌顶。安禄山之乱,不空虽身陷长安,但仍和肃宗暗通消息,所以肃宗还都,不空受到朝野的倾心崇奉,传法译经,教化颇盛。大历九年圆寂,世寿七十,代宗敕赠司空,谥「大辩正」。中唐时期佛教各宗竞立,密法渐行,颇有要求抉择统一的趋势,不空的译述,正表现了他的体认和努力,并取得很大的成就,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所译的经典,包括显教、杂密、金刚界、大乐、杂撰五大类。
《國語辭典》:平准(平準)  拼音:píng zhǔn
1.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史记。卷三○。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2.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史记。卷三○。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国语辞典》:普光  拼音:pǔ guā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玄奘弟子。担任玄奘译经的笔受。著有《俱舍论记》三十卷、《俱舍论法宝宗原》一卷。也称为「大乘光」。
《漢語大詞典》:新译(新譯)
新的译本。佛教徒称 唐 代以下的 汉 译经典。亦有将 后秦 高僧 鸠摩罗什 的译经称作新译者。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他把 罗什 的翻译称为新译,其前的翻译,统名旧译。”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再就翻译的文体说, 玄奘 也超过了各家,一般称之为新译。”
古今译经图纪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唐翻经沙门靖迈撰。自汉明帝时摩腾尊者始,至唐太宗时玄奘三藏终。各叙其所译之经论。
译经院
【佛学大辞典】
(堂塔)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三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于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绕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拿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阿伽此云器,凡供养之器,皆称曰阿伽,今言阿伽,乃是沐浴器),设香华灯水殽果之供。礼拜绕旋,祈请冥佑,以殄魔障。第一译主,正坐面外,宣传梵文。第二證义,坐其左,与译主评量梵文。第三證文,坐其右,听译主高读梵文,以验差误。第四书字梵学僧,审听梵文,书成华字,犹是梵音(初为纥哩第野,为素怛览)。第五笔受,翻梵音成华音。(纥哩第野再翻为心,素怛览翻为经)。第六缀文,回缀文字使成句义(如笔受云照见五蕴彼自性空见此,今云照见五蕴皆空,大率梵音多先能后所,如念佛为佛念,打钟为钟打,故须回缀字句,以顺此土之文)。第七参译,参考两土文字使无误。第八刊定,刊削冗长定取句义(如无无明无明,剩两字,如上正遍知,上阙一无字)。第九润文,官于僧众南向设位。参详润色(如心经度一切苦厄一句,元无梵本,又是故空中一句,是故两字,元无梵本)。僧众日日沐浴,三衣坐具,威仪整肃,所须受用,悉从官给。天息灾言: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前代皆不避。若变文回避,虑妨经旨。今欲依国学九经但阙点画,诏答:佛经用字宜从正文,庙讳御名不须回避。」山堂考索曰:「太宗崇尚释教,置院于太平兴国寺,后改为传法院,车驾亦尝临幸。得西域僧法天及天息灾施获等,取所献梵书翻译焉。天息灾等并赐紫袍师号,又命文臣润色其文。是岁天息灾等献所译经文一卷,诏入藏刻板流行。自是尽取禁中梵夹,俾之翻译,每诞节即献经焉。天息灾等皆至朝散大夫光禄寺鸿胪卿以卒。自是译经之盛,后世无比。」
【佛学常见辞汇】
翻译佛经的道场。
续古今译经图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智升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