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花诏(金花詔)
用金花笺写的诏书、诏令。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会看金花詔,汤沐奉朝请。”
分類:诏书诏令
《漢語大詞典》:甲敕
亦作“ 甲勅 ”。 指重要的诏令、公文等。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宰相 裴垍 素未知公,及 遂振 之譖,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勑,用备姦源。”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大和 二年勅尚书省二十四司制勅及勅甲等,近日检报,多称断裂,宜各委本司郎中甲库官,并重粘背及同书名印所断裂缝,跋尾后云,某甲勅卷若干缝断裂。乃知甲者、勅甲之谓也。”
分類:诏令公文
《漢語大詞典》:命敕
犹敕命。皇帝的诏令。 宋 苏舜钦 《投匦疏》:“况其身检命敕,已得为朝中官,则口钳舌卷,鲜肯言天下事。”
《漢語大詞典》:诏格(詔格)
诏令的格式。宋史·王旦传:“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詔格。 準 在密院,以事上闻。 旦 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踰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詔格。堂吏欣然呈 旦 , 旦 令送还密院。 準 大惭。”
分類:诏令格式
《漢語大詞典》:遵敕
谓遵照皇帝的诏令。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 沈约 ﹞至是与宴 华光殿 中,遵敕赋诗,夸张战绩。”
《漢語大詞典》:玉堂麻
翰林院代拟的诏令。麻,指皇帝颁诏用的麻纸。 明 高启 《送王检校錡赴北平》诗:“莫道穷边成久别,待君归草玉堂麻。”参见“ 玉堂 ”。
《國語辭典》:玉堂  拼音:yù táng
1.富贵之家。唐。张柬之〈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
2.嫔妃居住的地方。《汉书。卷八五。谷永传》:「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3.宫殿的美称。汉。扬雄 解嘲:「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4.古代官署。汉代侍中有玉堂署。《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5.北宋太宗淳化年间,赐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后遂用玉堂代称翰林院。宋。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十首之七:「玉堂端要真学士,须得儋州秃鬓翁。」
6.神仙居住的地方。晋。庾阐 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
《漢語大詞典》:令乙
第二道诏令;法令的第二篇。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之言曰令,令甲、令乙是也。”汉书·江充传“尽劾没入官”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令乙:‘骑乘车马行驰道中,已论者没入车马被具。’”参见“ 令甲 ”。
《國語辭典》:令甲  拼音:lìng jiǎ
法令的首篇或首条。《汉书。卷八。宣帝纪》:「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后用为法令的通称。《元史。卷一七八。列传。王约》:「约又建议行封赠、禁服色、兴科举,皆著为令甲。」
《漢語大詞典》:迁诏(遷詔)
迁徙之诏令。魏书·任城王澄传:“及驾幸 洛阳 ,定迁都之策……既至 代都 ,众闻迁詔,莫不惊骇。”
分類:迁徙诏令
《国语辞典》:三体石经(三体石经)  拼音:sān tǐ shí jīng
1.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帝诏令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参校,称为「三体石经」。
2.三国魏废帝正始二年(西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与汉隶三体刻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已毁,现有残石存在。
《漢語大詞典》:诰敕房(誥敕房)
官署名。 清 置。负责起草和缮写皇帝诏令。《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封典期限》:“中书科於封印前期十日,将缮妥誥轴,移送内阁誥敕房详覈。”
《漢語大詞典》:辉音(輝音)
光辉的声音。指帝王的诏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辉音峻举,鸿风远蹈。”
《漢語大詞典》:矫敕(矯敕)
假托诏令。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元年:“ 兴庆宫 先有马三百匹, 辅国 矫敕取之。” 胡三省 注:“矫敕,犹言矫詔也。”
分類:假托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