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0,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吐词
饰词
词色
词语
词理
词流
词艺
词命
词禁
词馆
宫词
词义
词曹
高词
丽词
《漢語大詞典》:吐词(吐詞)
见“ 吐辞 ”。
《漢語大詞典》:吐辞(吐辭)
亦作“ 吐词 ”。 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使此言意不解而文不分,是谓 孔子 不能吐辞也。” 晋 曹毗 《对儒》:“吐辞则藻落 扬 班 ,抗心则志拟高鸿。”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明 杜浚 《嵇康》诗:“吐辞薄 汤 武 ,千载有生气。” 明 汪道昆 《五湖游》:“那渔翁吐辞不俗,想他是江湖散人。”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郑所南思肖》:“吐词惟痛快,忌讳所不顾。当时文网密,肝胆向谁诉。”
《國語辭典》:饰词(飾詞)  拼音:shì cí
1.经过修改美化的文词。汉。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2.假托言词以掩盖过失。《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明明像个饰词了。」
《國語辭典》:词色(詞色)  拼音:cí sè
言词和态度。《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公孙进来,待他词色就有些不善。公孙自知惭愧,彼此也不便明言。」
分類:和神神态
《國語辭典》:词语(詞語)  拼音:cí yǔ
词和短语。如:「我实在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
《漢語大詞典》:词理(詞理)
(1).文词的情致。 唐 薛调 《无双传》:“花牋五幅,皆 无双 真跡,词理哀切,叙述周尽。 仙客 览之,茹恨涕下。”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如西人有文字,词理恭顺,即与收接闻奏。”
(2).文词的义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诗有词理意兴。 南朝 人尚词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有在本治为人代书词状者,许赴本县,定日当堂考试,词理明通,且验其状貌端良者,取定数名。”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至原文词理本深,难於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漢語大詞典》:词流(詞流)
词人。 清 孙枝蔚 《三阁词拟刘禹锡》诗:“ 江 东正清晏,阁内狎词流;将军猛如虎,垂泪一回头。” 清 龚自珍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之九:“ 万柳堂 前一柳无,词流散尽散樵苏。” 朱祖谋 《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词:“《留客住》,絶调《鷓鴣》篇。脱尽词流薌泽习,相高秋气对南山。”
分類:词流词人
《漢語大詞典》:词艺(詞藝)
(1).文词的才艺。 唐 韩愈 《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跡。”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徽宗 居藩邸,已潜心词艺。” 元 袁桷 《赠番昜刘生振》诗:“林林白袍较词艺,鸊鵜淬锋儼初礪。”
(2).指文章与书法。 唐 柳宗元 《奏荐从事表》:“匪惟词艺双美,抑亦器能多适。”
《漢語大詞典》:词命(詞命)
(1).词令,聘问应对之词。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 周 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然协词命者属行人,读誓禁者属讶士,则使臣之职,首重修辞。”参见“ 词令 ”。
(2).词翰策命。 宋 汪藻 《奏论宋晦落职不当行词状》:“臣以为如 宋晦 辈治之不胜其多,何足一一烦朝廷词命。”辽史·文学传上·李澣:“且 澣 富於文学,方今少有伦比,若留掌词命,可以增光国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翰林学士专掌词命代草,然亦有预议朝政者。”
《國語辭典》:词令(詞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如:「我希望听到的是真心话,而不是那些好听的外交词令。」也作「辞令」。
《漢語大詞典》:词禁(詞禁)
指翰林院。 宋 王圭 《翰林学士贾黯进宴群玉殿诗奖谕诏》:“卿预游词禁,材思丰华,奏篇之来,絶于羣唱。” 宋 洪适 《祭枢弟文》:“联中科目,阔步 蓬瀛 ,继踵词禁,遂陟枢衡。”
分類:翰林院
《漢語大詞典》:词馆(詞館)
翰林院。 宋 韩琦 《王尧臣除翰林学士制》:“曏者旌其艺文,升冠多士,更集郡条之最,久陪词馆之游。” 元 范梈 《二杏》诗:“我昔直词馆,羸马道路赊;晨往昏黑归,无由领其嘉。”《大马扁》第一回:“我并不是来应北闈,不过是来京游玩的罢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举中进士入词馆几时了,还待今日么?”
分類:翰林院
《國語辭典》:宫词(宮詞)  拼音:gōng cí
专咏宫中琐事的诗。
《國語辭典》:词义(詞義)  拼音:cí yì
语词表达的意义。
《漢語大詞典》:词曹(詞曹)
指文学侍从之官。亦借指翰林。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明 王錂《春芜记·巧诋》:“他在词曹,独擅名高。”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时大学士 和珅 当国,有中贵人与君同里同姓来告曰:‘相国知子,欲一燕见。能往,吾导,子词曹可致也。’君谢不能。”
《漢語大詞典》:高词(高詞)
亦作“ 高辞 ”。 高妙的诗作。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钱仲联 集释引 李调元 曰:“此是公自赞其诗,不可徒作赞他人诗看。”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逸翰应藏法,高辞肯浪吟。”
分類:高妙诗作
《漢語大詞典》:丽词(麗詞)
见“ 丽辞 ”。
《國語辭典》:丽辞(麗辭)  拼音:lì cí
华美的文辞。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丽辞》:「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