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讼案(訟案)  拼音:sòng àn
诉讼案件。也称为「讼事」。
《漢語大詞典》:宿讼(宿訟)
长久未决的诉讼案件。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疑狱得情而弗喜,宿讼两让而同归。”
《國語辭典》:案件  拼音:àn jiàn
凡关于诉讼的事件,统称为「案件」。《老残游记》第六回:「我想太尊残忍如此,必多冤枉,何以竟无上控的案件呢?」
《漢語大詞典》:讼地(訟地)
为争地而诉讼。周礼·天官·小宰“听閭里以版图” 汉 郑玄 注:“听人讼地者以版图决之。”
分類:诉讼
《漢語大詞典》:正状(正狀)
指原告状子的正本。 清 代官府规定,诉讼原告必须按格式填写正状、副状各一份,副状较正状为简,不涉及讼词内容。正状留官府备案,副状用以拘审被告。参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
《国语辞典》:诉追(诉追)  拼音:sù zhuī
法律上指检察官或自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刑事被告于调查犯罪證据,公开言词辩论后,依法科以刑罚的行为。
《国语辞典》:系争(系争)  拼音:xì zhēng
诉讼案件中,某物归属的争执。如争执的是土地,称为「系争土地」;争执的是房屋,称为「系争房屋」。
《国语辞典》:庭讯(庭讯)  拼音:tíng xùn
指诉讼案件,的承办检察官和法官在法庭上对当事人及其关系人之讯问。如:「他若想洗脱罪嫌,务必在庭讯时,将当天的行踪交代清楚才行。」
《漢語大詞典》:折讼(折訟)
判决诉讼案件。北史·杨椿传:“﹝ 椿 ﹞后为中郎法曹,折讼公正, 孝文 嘉之。”
《漢語大詞典》:格状(格狀)
(1).体格品貌。 唐 司空图 《书屏记》:“人之格状或峻,其心必劲,心之劲,则视其笔跡,亦足见其人矣。”
(2).诉讼中按规定程式写成的状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夫格状之外,又有投词者,因格状限字,故须投词详叙始末耳。”
《漢語大詞典》:出讼(出訟)
提出诉讼。 宋 陆游 《詹朝奉墓表》:“﹝ 徐生 ﹞有田数亩,预书券,属其友鬻之。友鬻而有其直, 徐生 出讼於有司,久不决。”
《漢語大詞典》:词案(詞案)
诉讼的案卷。 唐 康骈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纷紜枉挠,结成狱具,备以词案上闻。”
分類:诉讼案卷
《國語辭典》:起诉(起訴)  拼音:qǐ sù
指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例如当事人依《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或《行政诉讼法》等提起诉讼。
《漢語大詞典》:刑状(刑狀)
诉讼状。 晋 虞预 《会稽典录》:“每至冬月,罪囚当断,夜省刑状。”
分類:诉讼讼状
《国语辞典》:首呈  拼音:shǒu chéng
告发他人的诉讼状。《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奴才手里拿著一张首呈,就像拾到了有利的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