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诈欺(詐欺)  拼音:zhà qī
欺骗。如:「你难道不知道,乱开空头支票是一种诈欺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诈谋(詐謀)
诡计;坏主意。左传·定公九年:“ 阳虎 欲勤 齐 师也, 齐 师罢,大臣必多死亡,己於是乎奋其诈谋。”后汉书·祭遵传:“ 嚣 挟姦久矣。今若按甲引时,则使其诈谋益深。”《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李典 曰:‘此恐是 诸葛亮 之诈谋,不可轻进。’” 康有为 《〈礼运注〉叙》:“则人无所用其私,何必为权术诈谋以害信义。”
《漢語大詞典》:为诈(爲詐)
作假。东观汉记·安帝纪:“皇后与兄 显 、中常侍 江京 、 樊丰 等共为诈,不容令羣臣知帝道崩,欲伪道得病。”
欺诈。为,通“ 伪 ”。东观汉记·赵孝王良传:“我为诈汝耳,当復何苦乎!”
分類:欺诈作假
《國語辭典》:诈称(詐稱)  拼音:zhà chēng
谎称。如:「歹徒诈称警察勒索特种行业的情事,时有所闻。」
《國語辭典》:行诈(行詐)  拼音:xíng zhà
做欺诈的事。《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欺谁?欺天乎?』」《文选。班固。答宾戏》:「觊蕲辩以激君,吕行诈以贾国。」
《漢語大詞典》:矫诈(矯詐)
虚伪诡诈。魏书·刘仁之传:“ 仁之 外示长者,内怀矫诈。”北史·冯元兴传:“﹝ 曹昂 ﹞常徒步上省,以示清贫,忽遇盗,大失綾縑,时人鄙其矫诈。” 宋 苏洵 《苏氏族谱亭记》:“其矫诈脩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 清 昭梿 啸亭续录·李赓芸之死:“不意终身之名败於末路,亦可以戒仕途之矫诈者矣。”
分類:虚伪诡诈
《漢語大詞典》:诈马(詐馬)
(1).见“ 诈马筵 ”。
(2). 清 代帝王巡幸 木兰 秋獮塞宴时,按 蒙古 旧俗表演的一种马戏。 清 赵翼 簷曝杂记·蒙古诈马戏:“上每岁行獮……设大蒙古包作正殿,旁列四蒙古包以款随驾之王公大臣。奏乐多絃索,极可听。又陈布库、诈马诸戏。布库不如御前人,而诈马乃其长技也。其法:驱生驹之未羈靮者千百羣,令善骑者持长竿,竿头有绳作圈络,突入驹队中,驹方惊,而持竿者已绳繫驹首,舍己马跨驹背以络络之,驹弗肯受,輒跳跃作人立,而驏骑者夹以两足终不下,须臾已络首而驹即帖伏矣。此皆 蒙古 戏,以供睿赏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列圣巡幸 木兰 , 蒙古 诸台吉及四十八部盟长,例於出哨之后,恭进筵宴,习武合欢,有所谓塞宴四事者。扈从诸臣,多有赋咏。一曰诈马,选六、七岁以上幼孩,文衣锦襮,街尾腾驤,散鬣结鬉,不施鞍轡,而追风逐电,驰骋自如。别树大纛於数里外,先至者受上赏,餘亦恩賚有差。”
《漢語大詞典》:诈马筵(詐馬筵)
指 元 代每年六月三日,在车驾行幸之处,于御前张宴为乐的盛会。 元 周伯琦 《诈马行》诗序:“国家之制,乘舆北幸上京,岁以六月吉日。命宿卫大臣及近侍服所赐只孙,珠翠金宝,衣冠腰带,盛饰名马,清晨自城外各持綵仗,列队驰入禁中。於是上盛服,御殿临观。乃大张宴为乐,惟宗王戚里宿卫大臣前列行酒,餘各以所职叙坐合饮,诸坊奏大乐,陈百戏,如是凡三日而罢。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二千噭、马三匹,它费称是,名之曰‘只孙宴’。‘只孙’,华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诈马筵’。”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四三:“锦衣行处狻猊习,诈马筵前虎豹良。”自注:“诈马筵开,盛陈奇兽。宴享既具,必一二大臣称 吉思皇帝 ,礼撤,于是而后礼有文,饮有节矣。”亦省称“ 诈马 ”。 元 张昱 《辇下曲》之十四:“祖宗诈马宴 滦都 ,挏酒啍啍载憨车。向晚大安高阁上,红竿雉帚扫珍珠。”
《漢語大詞典》:怀诈(懷詐)
心存欺诈。汉书·汲黯传:“ 黯 常毁儒,面触 弘 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 宋 曾巩 《责御史制》:“论其情则怀诈,比其治则瘝官。”
分類:欺诈
《國語辭典》:险诈(險詐)  拼音:xiǎn zhà
奸险狡诈。《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梁)师成外示恭谨,中存险诈。」也作「险谲」。
《國語辭典》:狡诈(狡詐)  拼音:jiǎo zhà
狡猾奸诈。《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传上。李怀光传》:「王师胜则分功,败则图变,狡诈多端。」《聊斋志异。卷一○。长亭》:「道士谓其狡诈,不肯轻释。」
《漢語大詞典》:诈冒(詐冒)
(1).假冒,冒充。晋书·张辅传:“而 观 因军事害 彦 ,又 贾謐 、 潘岳 、 石崇 等共相引重,及 义阳王 威 有诈冒事, 辅 并纠劾之。”宋史·选举志二:“凡涉诈冒,并坐牒官、保官。” 清 尹会一 政学录·事上接下:“如有不将印文先通本州县,径自下乡骚扰百姓者,即係白捕诈冒。”
(2).方言。冒领。如:诈冒财物;讹人诈冒。
《漢語大詞典》:诈谖(詐諼)
欺诈;弄虚作假。《汉书·息夫躬传》:“左曹光禄大夫 宜陵侯 躬 ,虚造诈諼之策,欲以詿误朝廷。” 唐 元稹 《叙奏》:“会 河南 尹 房式 诈諼事发,奏摄之。前所喑呜者皆叫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惑之,约期而去。至日,虑 韩 诈諼,夜候於途,果有舆来。” 何垠 注:“諼亦诈也。”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裔介 恃齐给,而 斌 诈諼饰俭。”
《國語辭典》:虚诈(虛詐)  拼音:xū zhà
虚伪狡诈。《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言与行缪,虚诈不情。」
分類:虚伪狡诈
《漢語大詞典》:诈妄(詐妄)
欺诈诬妄。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清 林则徐 《沥陈民间烟土枪具仍宜收缴片》:“此等藉词摇惑,以严为宽,实属诈妄之尤,亟宜痛加惩创。”
《漢語大詞典》:智诈(智詐)
巧诈。文子·自然:“又为其怀智诈不以相教,积财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太平经·服人以道不以威诀:“以德治者,进退两度也;故下古之人进退难治,多智诈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虽起盗贼,而为人多智诈,善待士,故其僭号,所用皆 唐 名臣世族。”
分類:巧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