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9,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知机识变
知轻识重
指纹辨识
一字不识
有胆有识
忧患意识
有魂没识
有识之士
意识历程
意识型态
意识障碍
病识感
保识人
不识气
共识决
《国语辞典》:知机识变(知机识变)  拼音:zhī jī shì biàn
能预见事物演变的徵兆,掌握机会。《旧唐书。卷六八。尉迟敬德等传》史臣曰:「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国语辞典》:知轻识重(知轻识重)  拼音:zhī qīng shì zhòng
明白通晓事物的轻重缓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他是个在行的,知轻识重,如何不晓得?」
《国语辞典》:指纹辨识(指纹辨识)  拼音:zhǐ wén biàn shì
指分辨是何人的指纹。人类双手指头第一节上面的凸纹特徵每个人都不同,故可成为鉴别身分和犯罪鉴识上的特徵。如:「利用指纹辨识可识认身分。」
《国语辞典》:一字不识(一字不识)  拼音:yī zì bù shì
一个字也认不得。《隋唐演义》第八二回:「及取副封一看,咄咄称奇,原来那字迹与他来书无异,一字不识,传与众官看了,无不骇然。」《孽海花》第一四回:「后来看看那书,装潢得极为盛丽,翻出来却一字不识。」
《国语辞典》:有胆有识(有胆有识)  拼音:yǒu dǎn yǒu shì
有胆量、有见识。《野叟曝言》第四○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国语辞典》:忧患意识(忧患意识)  拼音:yōu huàn yì shì
处于安定中仍不忘思虑急难处境的危机感。如:「唯有对自己的国家前途怀有忧患意识,才能避免民族走向衰败的命运。」
《国语辞典》:有魂没识(有魂没识)  拼音:yǒu hún méi shì
粗心大意,迷迷糊糊。《金瓶梅》第三三回:「又不知家里外头,什么人扯落的?你恁有魂没识,心不在肝上。」
《国语辞典》:有识之士(有识之士)  拼音:yǒu shì zhī shì
有见识的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国语辞典》:意识历程(意识历程)  拼音:yì shì lì chéng
个体与环境互动时,对己身与外在自觉的历程。
《国语辞典》:意识型态(意识型态)  拼音:yì shì xíng tài
参见「意识形态」条。
《国语辞典》: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拼音:yì shì zhàng ài
对外界事物与自身的辨识能力、反应能力减退或丧失。轻微的症状是意识模糊,严重时则全身失去反应。
《国语辞典》:病识感(病识感)  拼音:bìng shì gǎn
精神病患对自己所罹患的病症有自我察觉的意识。
《国语辞典》:保识人(保识人)  拼音:bǎo shì rén
对于他人行为或财力负责担保的人。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顾觅人力》:「如有逃闪,将带东西,有元地脚保识人前去跟寻。」也称为「保见人」。
《国语辞典》:不识气(不识气)  拼音:bù shì qì
不懂事、不明形势。《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更有那不识气的小二哥,不曾沾得半点滋味,也被别人弄了一番手脚,折了偌多本钱,还晦气哩!」也作「不识窍」。
《国语辞典》:共识决(共识决)  拼音:gòng shì jué
一种议案表决方式。对于某些争议性低或已在正式会议上充分沟通过的议案,通常都会安排共识决的方式进行表决,以提升议事效率。表决时,与会者不需投票,而由会议主席对出席者徵询有无异议,除非有强烈反对意见,否则不影响「共识决」成立,亦即通过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