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评理(評理)  拼音:píng lǐ
根据道理,评判事情的是非曲直。《隋书。卷七三。循吏传。樊叔略传》:「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略辄为评理。」《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徵评理之。」
《國語辭典》:评弹(評彈)  拼音:píng tán
一种曲艺。参见「苏州评弹」条。
《漢語大詞典》:廷尉评(廷尉評)
见“ 廷尉平 ”。
《漢語大詞典》:廷尉平
亦作“ 廷平 ”。亦作“ 廷尉评 ”。亦作“ 廷评 ”。 官名, 汉 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 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 晋 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 、 北齐 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 潘岳 《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 ,为 河阳 、 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素事録尚书 高阳王 雍 , 雍 欲以为廷尉评,频烦託 顺 , 顺 不为用。”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綵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漢語大詞典》:谈评(談評)
谈论评议。 明 文璧 《〈南濠居士诗话〉序》:“余十六七时喜为诗,余友 都君 元敬 实授之法。於时君有心戒,不事哦讽,而谈评不废。”
分類:谈论评议
《漢語大詞典》:朱评(硃評)
朱笔写的评语、批注。 胡适 《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 脂 本于‘满纸荒唐言’一诗的上方有硃评云:‘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漢語大詞典》:赞评(贊評)
指史家的赞词与评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详观论体,条流多品……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銓文则与叙引共纪。”
《漢語大詞典》:评直(評直)
议定价钱。 宋 鲁应龙 括异志:“ 嘉兴府 周大郎 ,每卖香时,纔与人评直。或疑其不中, 周 曰:‘此香若不好,愿出门当逢恶神扑死。’常以此誓为词。”
《國語辭典》:评话(評話)  拼音:píng huà
一种讲唱文学。参见「平话」条。《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过了两个月,却是韩夫人设酒还席。叫下一名说评话的先生,说了几回书。」
《漢語大詞典》:评衡(評衡)
评判衡量。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盖 陈 之为人,当未至 美国 以前,足跡不出国门一步,故於揣度物情,评衡事理,其心中所依据为标準者,仍完全为 中国 人之见解。” 陈毅 《失题》诗:“小住 杨沟 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
分類:评判衡量
《漢語大詞典》:评唱(評唱)
评赞唱诵。 元 耶律楚材 《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三大老后,果有 天童 觉和尚 拈颂洞下宗风,为古今絶唱,迨今百年,尚无评唱者。予参承餘暇,固请 万松老师 评唱之。”
分類:赞唱唱诵
《国语辞典》:评析(评析)  拼音:píng xī
评论分析。如:「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成就,可以从各方面加以评析。」
分类:评论分析
《国语辞典》:评鉴(评鉴)  拼音:píng jiàn
评述及鉴定事物的计画和施行结果,以为改进的参考。如:「台北市教育局将透过评鉴,提升私立幼稚园水准。」「卫生署昨天公布评鉴报告,将针对各餐饮业普遍存在的缺点,订定辅导要点,积极导正。」
《國語辭典》:评断(評斷)  拼音:píng duàn
评议决断。《晋书。卷四七。傅玄传》:「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
《國語辭典》:评分(評分)  拼音:píng fēn
根据已定的标准,考察事物的成果或表现,而给予相当数值的评定,称为「评分」。如:「评分标准」。
《漢語大詞典》:评改(評改)
评议批改。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在学校,可在课堂上认真作文。经过老师评改,好的可在校刊上投稿。” 夏衍 《懒寻旧梦录·从辛亥到“五四”》:“当时每周作文一篇,他几乎对我的每篇作文都仔细评改。”
分類:评议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