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證章  拼音:zhèng zhāng
学校、机关、团体发给本单位人员證明身分的标志,多佩带在胸前。
《漢語大詞典》:证印
即“印证”。证明。例如:无与为证印者矣。——·袁枚《祭妹文》
分類:证明
《國語辭典》:證明书(證明書)  拼音:zhèng míng shū
仅具有某特定时间、效用的證明文件,如:「在学證明书」、「在职證明书」。
《國語辭典》:證件  拼音:zhèng jiàn
證明各类事物的文件,统称为「證件」。
《國語辭典》:證婚人  拼音:zhèng hūn rén
在行婚礼时,为当事人于结婚證书上盖章,證明婚姻事实与合法的人。
《國語辭典》:證婚  拼音:zhèng hūn
举行婚礼时,为当事人见證结婚事实的仪式过程。如:「他们请了一位政坛要人在婚礼时为他们證婚。」
《國語辭典》:證婚人  拼音:zhèng hūn rén
在行婚礼时,为当事人于结婚證书上盖章,證明婚姻事实与合法的人。
《漢語大詞典》:误证(誤證)
错误的证明。
分類:错误证明
《國語辭典》:物證  拼音:wù zhèng
法律上具有證据作用的物品。
《漢語大詞典》:偷换论题
通常指在证明过程中把需要证明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例如,本应证明“美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却去证明“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反驳中把需要反驳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也是偷换论题。
《漢語大詞典》:演证(演證)
推演证明。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吴稷》:“四十餘年,潜思实践,间有疑信者,则与 唐中丞 顺之 、 陆宗伯 树声 参互演证。”
分類:推演证明
《漢語大詞典》:选民证(選民證)
选民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中国歌谣资料·闹普选》:“笑在脸上喜在心,人民当家做主人,选民证,领到手,我要当个好公民。”
《漢語大詞典》:选言证明
运用选言直言推理所作的证明。间接证明的一种。以论题为一个选言支,构造一个穷尽该问题一切可能的选言判断,并断定除该选言支外,其他选言支都是假的,从而断定论题是真的。如为了证明电灯突然熄灭是因为灯泡坏了,可以构造选言判断如下:“电灯突然熄灭,或者是因为停电,或者是因为保险丝烧断,或者是因为线路发生故障,或者是因为灯泡坏了。”然后根据事实断定前三个选言支为假,从而断定论题是真的。
《國語辭典》:许可證(許可證)  拼音:xǔ kě zhèng
表示允许、同意的證件。
《漢語大詞典》:信考
确考,清楚地证明。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其説至后世,益乖歧,无可信考者。”
《國語辭典》:公證  拼音:gōng zhèng
指公證人或特定机关依《公證法》及其他法律之规定,就法律行为及其他关于私权之事实,所做的證明。如买卖、租赁和赠与等契约之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