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讽念(諷念)
背诵。《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説 三藏 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分類:背诵
《漢語大詞典》:讽世(諷世)
讽喻世人。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周作人 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辞,已为今之青年所不憭。”
分類:讽喻世人
《漢語大詞典》:讽说(諷説)
犹传说;道听途说。庄子·外物:“已而后世輇才讽説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漢語大詞典》:讽托
1.讽喻寄托。
分類:讽喻寄托
《漢語大詞典》:讽托(諷託)
讽喻寄托。新唐书·刘禹锡传:“ 禹锡 久落魄,鬱鬱不自聊,其吐辞多讽託幽远,作《问大钧》《謫九年》等赋数篇。”
分類:讽喻寄托
《漢語大詞典》:讽意(諷意)
讽喻之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孔溪不知诗义:“ 晏元献 大雪会饮, 欧文忠 席上有‘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餘万屯边兵’之诗。 孔溪 谈苑以为似寻闹也,且引 韩昌黎 《赴燕裴度诗》为证。殊不知 韩 诗亦有讽意。”
分類:讽意讽喻
《漢語大詞典》:乐讽(樂諷)
唐 元稹 曾于 元和 中汇其诗作为十体,乐讽为其中之一。其所作《叙诗寄乐天书》云:“意亦可观,而流在乐府者,为乐讽。”
《漢語大詞典》:开讽(開諷)
启发劝谏。 宋 叶适 《陈少南墓志铭》:“及上前讲解,多引尊君卑臣之义,崇仰予夺,有所开讽。”
分類:启发劝谏
《漢語大詞典》:律讽(律諷)
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稍存寄兴、与讽为流者,为律讽。”
分類:律诗讽喻
《漢語大詞典》:诵讽(誦諷)
讽诵,吟咏。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文皇帝 所著之书,有理国理身之要,披閲诵讽,不离於口。”
分類:讽诵吟咏
《国语辞典》:反讽(反讽)  拼音:fǎn fèng
字面或言表与真正意念相反,藉以讽刺或增强语文力量。
《漢語大詞典》:讽绎(諷繹)
讽诵推究。 元 柳贯 《浏阳州学教授张君继之墓志铭》:“厉课诵读,晨夜不輟,天未曙,挟册映簷光而讽绎之。”
分類:讽诵推究
《漢語大詞典》:讽胁(諷脅)
暗示、胁迫。 宋 苏轼 《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自后因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讽胁州县,废格詔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
分類:暗示胁迫
《漢語大詞典》:讽席(諷席)
讽诵之席。指学肆。 唐 李迥秀 《唐齐州长史裴府君神道碑》:“远慕先王之道,继通贤哲之德;宏止水以待物,仰高山以立身。涯涘莫窥,宫墙罕测;谈谐讽席,业优学肆。”
分類:讽诵
《漢語大詞典》:讽厉(諷厲)
亦作“ 讽励 ”。
(1).暗示、督促。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 竇后 诬言欲咒诅。上信之,出贵人姊妹於丙舍,使小黄门 蔡伦 考之。 竇后 讽厉考者,皆致以巫蛊事送暴室。”
(2).教诲勉励。宋书·刘劭传:“上时务在本业,劝课农桑,使宫内皆蚕,欲以讽励天下。” 宋 欧阳修 《荐布衣苏洵状》:“往时自国家下詔书,戒时文,讽励学者以近古,盖自 天圣 迄今二十餘年。”明史·杨靖传:“帝製《大誥》,举通政使 蔡瑄 、左通政 茹瑺 、工部侍郎 秦逵 及 靖 以讽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