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7,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仇国论
唯识论
因明论
张侯论
瞽论
话论
诘论
横论
捕论
班论
按论
僻论
逆论
社论
警论
《国语辞典》:仇国论(仇国论)  拼音:chóu guó lùn
蜀汉之末,军旅数出,谯周等以为百姓彫敝,无利于国,著〈仇国论〉讥之,后周卒劝后主降于魏师。见《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谯周传》。
《国语辞典》:唯识论(唯识论)  拼音:wéi shì lùn
佛教典籍,一卷。世亲著。主张没有客观的外境和对象,一切的现象只是心识的变现之唯识思想。在汉译本有三种,唯识论是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陈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以及唐玄奘所译唯识二十论。
《漢語大詞典》:因明论(因明論)
见“ 因明 ”。
《國語辭典》:因明  拼音:yīn míng
佛教逻辑学,也包含部分认识论的内容。源于印度的辩论术,后来成为佛教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世纪末形成印度学术研究重点之一,至七世纪法称达到顶点。从形式上和现代逻辑比较,因明有先立结论,再溯求理由的特徵。《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向使此贤致意因明者,我复何颜之有乎!」
《漢語大詞典》:张侯论(張侯論)
论语第一次的改订本。共二十篇。 西汉 末 安昌侯 张禹 根据《鲁论》( 鲁 人所传论语)并吸收《齐论》( 齐 人所传论语)编定,故名。 东汉 末 郑玄 注论语,又混合《张侯论》《古论》(出 孔 壁中的论语),成为现行的论语。参阅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序》隋书·经籍志、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叙录·论语
《漢語大詞典》:瞽论(瞽論)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瞽论如是,藉求是正。如有以发我矇,固所愿闻耳。”
《國語辭典》:话论(話論)  拼音:huà lùn
叙述、谈论。《董西厢》卷七:「甫能到此甚欢忻,见夫人先话论,道俺娶妻在侯门。」
分類:谈论
《漢語大詞典》:诘论(詰論)
辩驳论难。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戴学士:“公善天文算法,与 南怀仁 詰论, 怀仁 为之屈。”
分類:辩驳论难
《漢語大詞典》:横论(横論)
犹畅论,高论。南齐书·刘瓛陆澄传论:“ 洙 泗 既往,义乖七十; 稷下 横论,屈服千人。”
强辩。朱子语类卷一二三:“ 吕伯恭 乌得为无罪?恁地横论,却不与他剖説打教破。”
分類:强辩高论
《漢語大詞典》:捕论(捕論)
逮捕论罪。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怒,以故召 赵王 。 赵王 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其羣臣或窃馈,輒捕论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閒。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分類:逮捕论罪
《高级汉语词典》:班论
颁布
《漢語大詞典》:按论(按論)
查处。汉书·陈咸传:“官属及诸中宫黄门、鉤盾、掖庭官吏,举奏按论,畏 咸 ,皆失气。”
分類:查处
《漢語大詞典》:僻论(僻論)
不正确的言论。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於学界。”
分類:正确言论
《漢語大詞典》:逆论(逆論)
预言。北史·艺术传上·檀特师:“逆论来事,后皆如言。”
分類:预言
《國語辭典》:社论(社論)  拼音:shè lùn
报章杂志对有关时事所作的论评。除解释、批判外,并可提出主张。
《國語辭典》:社评(社評)  拼音:shè píng
刊物上对时事所作的评论。
分類:旧称
《漢語大詞典》:警论(警論)
警策的言论。 宋 岳珂 桯史·吕东莱祭文:“﹝ 陈同父 ﹞尝於丈蓆间,时发警论, 东莱 不以为然。”
分類:警策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