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讹滥(訛濫)
误谬失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李详 《〈历代诗话续编〉序》:“若防讹滥,必判雅郑,摄之检括,统为一书,则 钟仲伟 诗品是已。”
分類:失实
《漢語大詞典》:讹寝(訛寢)
谓或动或卧。语出《诗·小雅·无羊》:“或寝或讹。” 毛 传:“讹,动也。”
《漢語大詞典》:讹谣(訛謡)
民谣,歌谣。汉书·翟方进传:“民人讹謡,斥事感名。”旧唐书·音乐志二:“《懊憹》, 晋 隆安 初民间讹謡之曲。歌云:‘春草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齐太祖 常谓之《中朝歌》。” 清 李清 《三垣笔记附识》中:“奸人伏匿,暗助惊譟,儿童数月或为 秦 声,讹謡满城,意在迎贼。”
分類:民谣歌谣
《漢語大詞典》:讹略(訛略)
(1).谓音译的讹误和省略。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闍那崛多:“本国有寺,名曰 大林 ,遂往归投,因蒙度脱,其郁波弟耶?此云常近受持者,今所谓和上,此乃 于闐 之讹略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闍那崛多:“ 闍那崛多 , 隋 言 德志 , 北贤豆 揵陀囉国 人也, 隋 言 香行国 焉。”自注:“ 贤豆 ,本音 因陀罗婆陀那 ,此云主处,谓天帝所护故也, 贤豆 之音,彼国之讹略耳。”《中国佛教·翻译名义集》:“至于 玄奘 、 义净 等新译经论中名相的音译,多和旧译不同,而 奘净 二师往往认旧译为讹略。”
(2).错误和漏略。 元 李好文 《〈太常集礼稿〉序》:“遂暨一二同志蒐罗比校,访残脱,究讹略,其不敢遽易者,亦皆论疏其下。”
《漢語大詞典》:讹变(訛變)
亦作“譌变”。 讹误变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吐京郡 治故城,即 吐军县 之故城也。胡 汉 译言,音为讹变矣。”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
分類:讹误变易
《漢語大詞典》:詨讹(詨訛)
谬误,与实理相违。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道来也有詨讹,道不来也有詨讹。”
分類:谬误相违
《漢語大詞典》:雕讹
衰替讹乱。
分類:衰替
《骈字类编》:大讹(大讹)
柳宗元大律师塔铭首有承兮卒有传革大讹兮持法权
《漢語大詞典》:讹失(訛失)
讹谬失误。 唐 沈既济 《选举论》:“按前代选用,皆州府察举,及年代久远,讹失滋深,至於 齐 隋 ,不胜其弊。” 清 曾安世 《校〈九灵山房遗稿〉题词》:“姑辨正其讹失,而举所散见於他书者,补刻附於编餘,则俟诸将来焉。”
分類:失误
《漢語大詞典》:讹妄(訛妄)
错误荒谬。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文选〉字句:“ 嘉庆 间,场屋中式文字,习用文选字句,往往有讹妄不通者。”
分類:错误荒谬
《漢語大詞典》:讹作(訛作)
(1).胡作妄为。 宋 吕陶 《太中大夫武昌程公墓志铭》:“ 彭 人有为 灌口 神取妇者, 潭 人有祭 张太保 神者,皆讹作乱俗,一惩以法。”
(2).误作。 清 杨复吉 《梦阑琐笔·丛谈》:“‘黄梅时节家家雨’,係 赵师秀 约友诗,见《清苑斋集》,今讹作 司马温公 。《四时读书乐》诗,係 宋 末 仙居 翁森 作,《治家格言》,係本朝 崑山 朱用纯 作,今俱讹作 朱子 。流俗相传,牢不可破。”
分類:讹作妄为
《漢語大詞典》:讹乱(訛亂)
错乱。《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元因风邪传入心经,致使精神恍惚,喜怒悲乐不常,言语讹乱,不别亲疎。”
分類:错乱
《漢語大詞典》:浮讹
弄虚作假。 清 袁枚 《文渊阁大学士太仓王公传》:“御史 郑维孜 以科场浮譌,多出太学,奏监生就试本省,毋留京师。”
分類:弄虚作假
《漢語大詞典》:豕讹(豕訛)
犹豕亥。 明 陆采 《怀香记·鞠询香情》:“流言却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
《漢語大詞典》:形讹(形訛)
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