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博闻彊记(博闻彊记)  拼音:bó wén qiáng jì
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强。《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彊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也作「博闻强识」。
《国语辞典》:多闻强记(多闻强记)  拼音:duō wén qiáng jì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好。《五灯会元。卷一○。九曲庆祥禅师》:「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馀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也作「博闻强识」。
《国语辞典》:触目成诵(触目成诵)  拼音:chù mù chéng sòng
看过一遍即能诵读出来。形容记忆力很强。《陈书。卷三四。文学传。陆琰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也作「目即成诵」、「过目成诵」。
《国语辞典》:失忆症(失忆症)  拼音:shī yì zhèng
指经历突发事故或遭遇重大打击而导致丧失其全部或部分记忆力的病症。
《國語辭典》:过目不忘(過目不忘)  拼音:guò mù bù wàng
形容记忆力很强,看过后不易忘记。《三国演义》第六○回:「公过目不忘,真是天下奇才也。」
《國語辭典》:过目成诵(過目成誦)  拼音:guò mù chéng sòng
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很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安住伶俐聪明,过目成诵。」《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即成诵」、「触目成诵」。
《漢語大詞典》:博闻彊识(博聞彊識)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 博闻强识 ”。 宋 苏轼 《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 ,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
《國語辭典》:丢三落四(丟三落四)  拼音:diū sān là sì
形容人因为马虎或健忘,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红楼梦》第六七回:「俗话说的:『笨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也作「丢三忘四」。
《國語辭典》:洽闻强记(洽聞強記)  拼音:qià wén qiáng jì
见识广博,强学多记。《晋书。卷七二。葛洪传。史臣曰》:「景纯笃志绨缃,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宋。苏轼 德威堂铭。叙:「贯穿古今,洽闻强记,虽专门名家有不逮。」也作「洽闻博见」。
《漢語大詞典》:强记博闻(强記博聞)
(1).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宋 陆游 《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於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於古训。”参见“ 博闻彊识 ”。
(2).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宋 陆游 《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於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於古训。”参见“ 博闻彊识 ”。
《漢語大詞典》:博闻彊识(博聞彊識)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 博闻强识 ”。 宋 苏轼 《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 ,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
《漢語大詞典》:说东忘西(説東忘西)
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柳青 《狠透铁》:“一贯没担过事的人嘛,一下子料理五十来户人家的庄稼事务,再加上社员们复杂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