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帐目(帳目)  拼音:zhàng mù
记入帐簿的收支项目。《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自先君赴任赣州,把舍下田地房产的帐目,都交付与娄老伯。」
《漢語大詞典》:青册
(1).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而廼復降朱轮之使,方枉青册之劝。” 胡之骥 注:“册,符命也。”
(2).清册。 宋 叶适 《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州下青册於县,月取岁足,无敢蹉跌。” 金 陆增祥 《京兆府提学所帖碑》:“於今年四月间蒙降到房舍地土青册,今验数上石。”
(3). 元 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官执掌。 元 无名氏 《元秘史略》卷九:“百姓每分家财的事,你科断著;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已后不许诸人更改。” 韩儒林 等《元朝史》第一章第四节:“委为普上断事官。又宣旨道:‘把一切领民的分配和断了的事宜都造青册写在上面。’”
《國語辭典》:笔录(筆錄)  拼音:bǐ lù
1.用笔记载登录。如:「他随身带著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
2.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國語辭典》:声谱(聲譜)  拼音:shēng pǔ
描绘声音的频率及幅度等的图表或记录。
《國語辭典》:漫录(漫錄)  拼音:màn lù
随意的记录,如宋代吴曾著有《能改斋漫录》十八卷。
《漢語大詞典》:记疏(記疏)
整理记录。 宋 苏轼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輒输写腑臟,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以此尤不可与深中而多数者处。”
分類:整理记录
《漢語大詞典》:系录
记录一姓世系的谱牒。新唐书·高俭传赞:“遭 晋 播迁,胡丑乱华,百宗荡析,士去坟墓,子孙犹挟系録,以示所承。”
《漢語大詞典》:直疏
谓直接记录。梁书·武帝纪下:“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
分類:直接记录
《國語辭典》:录取(錄取)  拼音:lù qǔ
考取或录用。如:「他今年参加大学联考,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國語辭典》:簿记(簿記)  拼音:bù jì
1.记录的工作。《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
2.会计工作中依一定格式,记载有关出纳项目的技术。如:「一般说来,商科的学生都有簿记的课程。」
《國語辭典》:司房  拼音:sī fáng
1.刑房,州县衙门里负责记录口供、管理案卷的部门。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正在司房里攒文书哩,一应閒杂人等,都不放过去。」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更著你大欢喜哩,张千,司房中唤出那张秉彝来者。」
2.管刑狱的官吏。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取官绵纸一张,著司房责下口词,等他夫妻两个画了准伏,当堂判个斩字。」
《漢語大詞典》:欠籍
记录欠负的簿籍。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三路之民皆为积欠所压,日就穷蹙,死亡过半,而欠籍不除。”
分類:记录簿籍
《漢語大詞典》:纪过(紀過)
记录过失。纪,通“ 记 ”。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三官纪过,五帝司非。”
分類:记录过失
《漢語大詞典》:主记(主記)
(1).主管记录。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
(2).犹记室。掌管文书的官吏。 唐 李德裕 《掌书记厅壁记》:“以右拾遗 杜君 为主记。”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朔方太守碑阴》:“衙主记掾 杨綬 。”
(3).指担任财物出纳工作的人员。 元 郑太和 《郑氏规范》:“设主记一人,以会货泉穀粟出纳之数。凡穀匣收满,主记封记,不许擅开。”
《國語辭典》:禄籍(祿籍)  拼音:lù jí
1.登录爵禄的册子。比喻福禄和声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臣稽首,叫九阍,开聋启聩;宣命司,检禄籍,何故差池。」《聊斋志异。卷八。司文郎》:「君向以小忿,误杀一婢,削去禄籍;今笃行已折除矣。然命薄不足任仕进也。」
2.为官食禄的簿籍。《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怀公恐重耳在外为变,乃出令:『凡晋臣从重耳出亡者,因亲及亲,限三个月内俱要唤回。如期回者,仍复旧职,既往不咎。若过期不至,禄籍除名,丹书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