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画灰(畫灰)
(1).用棍在灰中拨动。 宋 苏轼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寄君东阁闲蒸栗,知我空堂坐画灰。”
(2).作为暗自思考或秘密议事的辅助方式。 前蜀 贯休 《秋寄李频使君》诗之二:“留客朝尝酒,忧民夜画灰。”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 烈祖 ﹞独与 齐丘 议事,率至夜分。又为高堂,不设屏幛,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画灰为字,旋即平之。” 明 张煌言 《癸巳除夕》诗:“无情天地犹擐甲,有意山川独画灰。”
《漢語大詞典》:午朝
指皇帝中午登朝议事。多行于 明 朝。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午朝奏事》:“ 景泰 中,午朝许大臣造膝奏事,面决可否,即施行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请午朝:“闻禁中近习划龙船,朝下即事射鱼,酣笑为乐,或日昃始休。奈何,予因有午朝之请。”
《國語辭典》:札子  拼音:zhá zi
官府中的往来文书。《水浒传》第一六回:「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叫做蓝宝堂,得了札子到差之后,便去见总督。」也作「劄子」。
《漢語大詞典》:庭议(庭議)
(1).议事于朝廷。庭,通“ 廷 ”。《汉书·匈奴传》:“ 高皇后 尝忿 匈奴 ,羣臣庭议, 樊噲 请以十万众横行 匈奴 中, 季布 曰:‘ 噲 可斩也,妄阿顺指!’”
(2).指朝廷的决策。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庭议既得,庙謨必臧。”
《國語辭典》:开会(開會)  拼音:kāi huì
聚集众人讨论事项。如:「这个意见很好,可以在下次开会的时候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國語辭典》:订议(訂議)  拼音:dìng yì
商量、议定。《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既是嫂嫂改适他人,只得教媒人与婚主订议,挈取成保自随,乃为便当。」
《国语辞典》:庭府  拼音:tíng fǔ
施政议事的地方。唐。柳宗元〈梓人传〉:「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庭府,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漢語大詞典》:击贼笏(擊賊笏)
唐德宗 时, 朱泚 谋反,召 段秀实 议事, 秀实 以笏击 泚 ,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分類:谋反议事
《國語辭典》:议长(議長)  拼音:yì zhǎng
议会组织中的主席。由议员互选产生,有一定的任期。对外代表全会,对内综理议会会务,维持议场秩序,并整理议案。
《国语辞典》:读会(读会)  拼音:dú huì
议会议事必须经过一读、二读、三读的程序,才能正式通过;每次宣读、审议、表决议案的手续,称为「读会」。
《漢語大詞典》:疵物
非议事物。
分類:非议议事
《漢語大詞典》:署议(署議)
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后汉书·袁安传:“ 宋由 惧,遂不敢復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
《漢語大詞典》:退帐(退帳)
(1).还帐;抵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家子慌了,带病搬去,还欠下些房钱,遗下这些东西作退帐。”
(2).古代主帅在帐中召集将士议事或发号施令完毕而退出营帐。《荡寇志》第八九回:“少刻退帐,三人都到后帐坐下。”
《漢語大詞典》:衙会(衙會)
官衙集合议事。 唐 韩愈 《韩府君墓志铭》:“﹝司録 韩绅卿 ﹞事故宰相 崔圆 。 圆 狎爱州民 丁 某,至顾省其家。后大衙会日,司録君趋以前,大言曰:‘请举公过,公与小民狎,至至其家,害於政。’”
《漢語大詞典》:议室(議室)
议事之室。 明 赵南星 《明故兵部尚书东泉石公墓志铭》:“故事会议,郎署官不入议室。”
分類: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