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讨定(討定)
(1).讨伐平定。魏书·李长仁传:“﹝ 李长仁 ﹞又从 尉元 讨定南境,赐爵 延陵男 。”魏书·尒朱荣传:“寻属 肃宗 崩,事出仓卒。 荣 闻之大怒,谓 郑儼 、 徐紇 为之,与 元天穆 等密议称兵入匡朝廷,讨定之。”
(2).议定。 金 无名氏 大金集礼·帝号下·大定七年册礼:“ 大定 二年七月,礼官讨定,将来奉安祫享后,羣臣当诣东上閤门奉表,请增上尊号。”
《國語辭典》:剿捕  拼音:jiǎo bǔ
围剿捉捕。《水浒传》第五九回:「宋江性急,便要起兵剿捕。」《红楼梦》第一回:「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漢語大詞典》:剪乱(翦亂)
讨伐叛乱。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抑抑 陆生 ,知言之贯……附会 平勃 ,夷凶翦乱。” 刘良 注:“翦,伐也。”
《国语辞典》:虎牢关(虎牢关)  拼音:hǔ láo guān
1.地名。在河南省荥阳县西,昔时为用兵的要地,今有陇海铁路通过。
2.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故事叙述曹操会集各路人马讨伐董卓,吕布出关抵抗,连败各路人马。后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合力战胜吕布。
《漢語大詞典》:水剑(水劍)
亦作“ 水劔 ”。
(1).谓从水路讨伐。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南羈 鉤町 ,水劔强 越 。” 李贤 注:“水劔,谓戈船将军等下水诛 南越 也。”
(2).水心剑的简称。 唐 苏颋 《唐享龙池乐章》:“ 轩后 雾图今已得, 秦王 水剑昔常传。”
(3).古代方士对菖蒲的隐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菖蒲:“菖蒲……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
《漢語大詞典》:诛国(誅國)
被讨伐的国家。吕氏春秋·怀宠:“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 高诱 注:“所诛国之民,睎望义兵之至,若望其父母。”
分類:讨伐国家
《漢語大詞典》:诛罪(誅罪)
讨伐有罪者。
分類:讨伐有罪
《漢語大詞典》:政适(政適)
讨伐敌人。政,征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政适伐国,莫敢不听。”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政适音征敌。”
《國語辭典》:进剿(進剿)  拼音:jìn jiǎo
进攻围剿。如:「警方派出大批人马进剿毒窟,逮捕多名贩毒分子。」
分類:进军讨伐
《漢語大詞典》:捕讨(捕討)
(1).收捕讨伐。后汉书·杨赐传:“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
(2).指收捕讨伐的文告。犹檄文。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依此再广,而詰责、捕讨诸体,贯於人物,通於古今,凡有游戏,便可染翰;体虽各殊,传犹一脉云。”
《漢語大詞典》:卞随(卞隨)
古隐士。相传 商 汤 将讨伐 夏桀 ,曾和 卞随 商量, 卞随 拒不回答。 汤 战胜 夏桀 后,要让天下给 卞随 , 卞随 认为受到污辱,自投 稠水 (一说 颍水 )而死。见《庄子·让王》《吕氏春秋·离俗》《荀子·成相》:“ 天乙汤 ,论举当,身让 卞随 举 牟光 。”《史记·伯夷列传》:“及 夏 之时,有 卞随 , 务光 者,此何以称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卞随 负石以投渊, 仲由 甘心以赴刃。”
《漢語大詞典》:放伐
谓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虐的君主。语本《孟子·梁惠王下》:“ 齐宣王 问曰:‘ 汤 放 桀 , 武王 伐 紂 ,有诸?’”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揖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 明 顾璘 《鸣蛙赋》:“ 唐 虞 受禪, 舜 禹 雍和, 汤 武 放伐, 伊 吕 攫拏。”
《漢語大詞典》:讨扑(討撲)
讨伐扑灭。《魏书·夏侯道迁传》:“臣即遣军主 江悦之 率诸军主 席灵坦 、 庞树 等领义勇应时讨扑。” 宋 胡宿 《胡稹可供备库副使制》:“属小丑之跳梁,提支兵而讨扑。”
分類:讨伐扑灭
《漢語大詞典》:攻剿
进攻讨伐。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
分類:进攻讨伐
《漢語大詞典》:奋讨(奮討)
奋起讨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
分類:奋起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