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讥议(譏議)
讥评非议。《孔子家语·观周》:“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讥议人者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况语録出之信口,记之门人,非文字銖两称停者,而毛摘片词,傅会胸臆,可乎!绎 朱 语二条,皆推服 武乡 ,而 杨 以为讥议,难矣哉!” 叶圣陶 《倪焕之》六:“根据这个见解,我们来考核我们所做的,就很有应受批驳和讥议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讥谤(譏謗)
讥议毁谤。《三国志·魏志·毛玠传》:“ 玠 讥谤之言,流於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 明 张凤翼 《灌园记·迎立世子》:“助衣粮,即时賚发往他方,若留在此遭讥谤。”
《漢語大詞典》:负俗之累(負俗之累)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众之议。”《汉书·武帝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负俗,谓被世讥论也。”亦作“ 负俗之讥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彧 疾留 寿春 ,以忧薨” 裴松之 注引《荀彧别传》:“取士不以一揆, 戏志才 、 郭嘉 等有负俗之讥, 杜畿 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